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黄榕国
黄榕国
中国木雕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特级大师、福建省技能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中国根雕仿雕技艺创始人。他就是福建省根雕领军人物-黄榕国。
黄榕国,年生,福建福州人。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书画、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顾问、福建省农林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根雕艺术研究员、福建省福商画院副院长、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数十次在由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展事中担任专家评委。福州市政协第九、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列席委员。
在四十多年根雕创作生涯中,黄大师不懈坚持,不断探索,倾注无数心血创作了数以千件的根雕作品。对根雕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独创仿雕技艺,追求根艺最高境界“天趣”的自然之美,令人产生无尽的艺术享受。
历年来,黄榕国大师的作品有七十余件荣获全国性展览金银奖。先后在福州、厦门、上海、苏州、杭州、石狮等地创办数家黄榕国根艺馆,馆藏个人作品两千余件。出版有《黄榕国根艺》、《黄榕国根雕》、《福建根艺》专著三本,其个人作品和专著被中央电视台、福建的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争相报道。
黄榕国大师认为根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天趣”。它应该是顺乎天意、道法自然的,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神似,讲究的是根艺自然美,即使有少量的人工雕琢,也要利用仿雕技艺使人感到好似天成,过分雕琢反失天趣。仿雕技艺是黄榕国大师根艺作品的最大特点。
回望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真正载入史册的艺术家,是那些具有艺术思想和个性,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推动了某种艺术发展的艺术家。
“仿雕”艺术,正是黄榕国老师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他的大量作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心写意的审美情趣;他始终在似与不似之间,传递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艺术感悟。
我喜欢艺术,对我来说人生最幸福、最宝贵的就是从事艺术,艺术家就得要靠作品说话,没有作品就没有灵魂。
——黄榕国
黄榕国说:“我的创作手法有‘木雕’、‘根艺’、‘不雕’和‘仿雕’,但是,我最喜欢‘仿雕’,因为‘仿雕’看起来就像大自然的工艺,我的作品创作手法主要采用的是‘仿雕’的技艺。”
“仿雕’就是模仿自然,雕过无痕,我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创作中结构和造型都要看纹理,自然纹理什么样的,我们就要做什么样。所以,根艺作品讲究的是根艺的自然美,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不是天然的我做完了之后,作品在视觉上就酷似天然的,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仿雕”是黄榕国大师的艺术特色,他说:“根艺,是根的艺术,它应该是顺乎自然,道法自然,有很多人的作品的艺术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把所有的材料都当做木雕来雕刻,没有尊重自然灵性,没有发挥材料的特质,作品的艺术处理没有过渡和平衡,因此很难产生好的视觉效果。”
黄榕国的根艺心得是“天趣”与“根味”,他认为:“根艺的最高境界就是‘天趣’,‘天’是什么呢?就是天然的,自然的;‘趣’就是趣味,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形式美,二是内涵的美。根材一定要有‘根味’,有结疤和自然的纹理、歪歪扭扭的形态,只有有‘根味’的根材才能做出好的根雕,如果没有结疤、没有自然的纹理,那么,这样的根材做什么都不会做出好的韵味。”
黄榕国说“很多艺人都觉得自己作品很了不起,但是,跟大自然比起来真的差太多了,大自然的东西真的太美了!”黄榕国的创作思想与“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与世界精神的和谐共鸣。
有人跟黄榕国大师说:“你这个不是艺术,是捡来的艺术。”他回答:“根艺作品不是捡来的艺术,根艺作品是一门发现的艺术。”
黄榕国善于在根雕艺术创作中,合理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纹理、色彩,然后再通过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将自己的精神内涵注入自然造化的物理形态之中,赋予作品完整的灵与肉。
黄榕国大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健谈而睿智,专注于根雕四十几年,虽在闹市,却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无疑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他是爱根雕的,对于有些人以雕根炫技他嗤之以鼻。
他说根雕是一门艺术,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它既有规律可以遵循,同时又是不可捉摸的,它追求的是自然而然的大美,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雕根是人工所为,是哗众取宠的,它的美是小美,甚至是破坏了根本来的味道为代价的,因此不可取!他说工艺人应当有文化和美学修养,才能走远,才能独树一帜。他就是依此严于律己,知行合一的。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解读:根的动物世界、根的肖像造型艺术和根的书画艺术。
黄榕国大师的动物根雕多种多样,走进他的工作室,好像走进一个神奇微妙的动物世界,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他说“天趣”是根雕的最高境界,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擅长仿雕,把写意手法融入其中,突出神似和韵味。
至于人物造型根雕,他主要表现“乡愁”的情怀,比如《楼兰怀古》、《康巴汉子》,他把情感注入其中,演绎沧桑和忧思的旋律,令人触目难忘。而他的书画作品,把长年对根的体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作品的线条、构图、意境都是超乎寻常的美。艺术是要有独到见解方能与众不同,方能登上另一个高峰。在黄榕国大师的精神世界里,把根雕和书画艺术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体系。
一个树根能不能做出成功的作品来,他一眼就能识出。这是需要长期的磨合,即心与物的交融。根是要有瘤,有疤痕,有病,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选好材料是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创作是创造美的能力。
让心沉静下来,杂念顿消,无挂无碍,方能生灵感。然后面对材料“格物致知”,这时清静的头脑里会有灵光闪现,便有多种形象蜂拥而至,然而这时要拈出最适合的形象来创作。因此可以说,根雕依赖的更多是经验、感觉、分析、判断和决策。
黄榕国说他的根雕作品是有灵魂的,是如绘画中讲的大写意,讲究的是神似和韵味。
这和写实作品完全是两个高度,不要小看三分雕刻甚至是稍加修饰,耗尽的是心血和智慧。他说简才是难,简才是最自然的,简才是最有情趣的。而他的根雕作品便是他心的表现。
因此他的作品是艺术的作品,是哲学的作品,也是自然的作品!
黄榕国大师除了擅长动物根雕,也对人物根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创作了大量的感人作品。他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深谙“道法自然”奥妙的。这在他的书法中也得以表现,并有了浓郁的根味:不仅线条虬劲如根,而且有了根的生命力,仿佛要扎进纸里,越看越有味道,正如古人说的“人书俱老”。
陶渊明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崇尚虚静和自然的黄榕国大师,将用他的清峻姿态继续打造一个有趣的艺术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