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到底能不能出借台北故宫,你闯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

作者:新浮世绘会员花岸

如果一件千年瑰宝,一件极其脆弱,极其贵重,代表着华夏风骨的文物,没有经过严格程序,也没有特殊保护,送往日本展览,你是否极其心疼,极其愤慨?

1月16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办一场主题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这看似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文化交流,却一下子戳中了所有中国人的尊严。

东京博物馆此次书法展出,最耀眼的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中国书法家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

珍贵无比的祭侄文稿,在国内都鲜有展出,现在却漂洋过海来到日本。

纸寿千年,来自唐代的颜公真迹,千年的纸张,已是极其脆弱。

但是在日本,并未受到特殊的优待和保护,观众除了不能开闪光灯,还是可以对其随意拍照。

一,祭侄文稿是什么

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书法称之为颜体。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

颜体,每一个练书法的人,都曾临摹。而练不练书法,每一个中国人,都该看到里边的不屈与忠诚,在这篇《祭侄文稿》中,尤为明显。

《祭侄文稿》,顾名思义,是一篇悼文。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破东都洛阳。

颜真卿时任平原郡守,堂兄颜杲卿任河北郡守,两相呼应,分兵牵制叛军,阻断其归路。

孤军无援,物资匮乏,最终城破,颜杲卿父子被俘。

颜杲卿曾经是安禄山部下,面对抵抗自己的旧部下,安禄山气愤不已。他愤怒地质问颜杲卿:我一手提拔你,为何今日叛我?我有何事负你?

颜杲卿怒目而视,字字如刀剑:我家世代忠良,只为效忠朝廷,你本羯族一个放羊奴隶,不过靠皇帝恩宠得势,天子不曾负你,而你竟反叛朝廷?

安禄山羞恼不已,将其绑在柱子上,先后砍去颜杲卿腿骨,手臂。

颜杲卿仍然骂不绝口,叛贼用钩镰割断他的舌头,讥讽道:看你还能不能骂?

颜杲卿口含鲜血,口音含糊依然骂声不休。最终惨遭肢解而死。

颜家一门三十余口皆被屠戮。

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苦苦寻找亲人遗憾,最终只寻回了颜杲卿的一条腿骨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

面对着兄侄的骨殖,回忆起往昔相处的情景,想想堂兄子侄惨死的情景,想起国破家亡,同僚相互倾轧,按兵不救颜真卿悲愤不已,颤抖着,写下椎心泣血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兰亭集序》真迹,世人无所见,天下第二行书,实为行书之最,其气节和风骨,更是震烁千古。

寥寥两百余字,和着血泪,苍劲雄厚,唯有铮铮铁骨方能完成。如今却成了献媚的工具,颜公若是泉下有知,不知是否想撕碎当初的作品。

二,中国人很难看到的文物

颜真卿去世以后,《祭侄文稿》成为历代书法家,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祭侄文稿》先是被民间收藏,后送入清宫,珍藏在内府。

文稿上面临满了中国历代书法家收藏家的跋文拓印,如鲜于枢、赵孟等的印记,乾隆和嘉庆皇帝的玺印。

年初,国民党退居台湾时,带走北京故宫众多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这件名满天下的《祭侄文稿》。

文稿极其贵重,在台湾展出也仅一次。

年1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名为“精彩国宝总动员”的特展,台湾民众才有幸一睹芳容。

连我大陆华夏儿女,都很难有幸目睹此珍品,拜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赐,我们国人看不到,日本人倒能大饱眼福。

这样珍贵,意义非凡的书法珍品,仅凭着院长一己之言,就被借出,漂洋过海到日本展览。

祭侄文稿在日展览,日本的海报,大篇幅介绍展品的珍贵,对于出处却只字不提。

消息一出,媒体与民众纷纷质疑,如此珍重的文物居然成为了献媚的工具。

而台湾电台主持人,在节目中气势汹汹,一连3个凭什么,连连质问台湾博物馆长:凭什么将这样一件珍宝随便就借了出去。

大陆民众愤慨,台湾民众愤慨,所有华夏儿女愤慨,舆论瞬间被这项愚蠢的决定引爆!

党派政见有冲突,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流传千年同血脉的文化精神,本该我被共同传承。这种丧失真的让人难受。“数典忘祖的东西,我已经没有语言来表达我的愤怒了!”“祭侄文稿代表的是中国人的气节,子保之,看看现在多么的讽刺。”

现任院长推说是前院长冯明珠的协定,冯明珠则声明称,此事与自己无关。但无论如何,二人的口径都是文化交流。

三,赤裸裸的交易

国家文物局,明文禁止元代以前书法丝帛文物外借。

北京故宫现珍藏的书法作品,如张伯驹先生捐赠的陆机《平复帖》,还有王珣《伯远帖》、怀素《苦笋贴》、黄庭坚《诸上座》卷和米芾《苕溪诗》等,这些书法作品明令禁止出国展览。

千年文物,本就脆弱,更何况是易粉化易腐朽的古纸书法作品。

空气湿度不当,灰尘光线,微生物等都会对书画作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坏。如果没有特殊细致的保护,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毁于一旦。

书画类文物,不同于其他文物,一展休三年,一次展览之后,更要修复,休养三年,密闭于箱规之中,还要放置多层宣纸吸湿。

而台湾对文物出借,也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文化交流,可以互借文物,但是不能在中国人民的伤口上继续撒盐。

这样的珍品,千年岁月之后保留下的珍品,经得起舟车劳顿,来回的搬运折腾么?

出借之后,日本方没有做出特殊保护,只要不开闪光灯,就可以拍照。也没有特殊的安保政策。

这样的出借,借而不惜,怎能不让国人心痛?历史文物,那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在。

文物丢失或者损坏,再无副本,损失亦不是金钱所能弥补的。

文物出借,不同于别物,必须慎之又慎。

《西泠八家印存》孤本丢失,就是一个警钟。

丁仁先生苦心孤诣,收集印章方,手写说明近万字,配以钤片装装帧,举世孤本,被誉为篆刻印学中的圣经。

抗日战争爆发,丁家八千卷楼被日军焚毁,所幸事前,丁仁已命次子将西泠八家印章五百余方抢救出来。遭此一劫,丁仁遂决心制作印存,才有了这珍贵的《西泠八家印存》孤本。

印存孤本,不知其踪,直到年,丁仁孙女丁如霞整理母亲遗物,才发现这本传世印存。为了推广西泠印学、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西泠八家印存》原稿三次在日展出。

年,日本书道篆刻名人内藤富卿,向丁如霞借用印存,以期举办鉴古印社篆刻展西泠前四家书画展。

丁如霞把印存孤本及一方西泠八家之一丁敬的印章无偿借给对方。

孰料,对方展期结束,一直迟迟不还。

内藤电话告知丁如霞,自己在旅馆如厕之后,放在纸袋里的印存和印章不见了。

此案报警之后,悬而未决,内藤提出赔偿万日元(人民币约12万)。但是这绝世孤本,远不是12万或者更多的钱能补偿的。

文物出借,有前车之鉴,却还是铤而走险。甚至,当环球时报向东京博物馆核实:对方否认互借文物的说法,只是台湾方面一厢情愿地借出。

《祭侄文稿》的印章,落款有子孙保之的字样。一句子孙保之,不单单是文物的传承保护,还有中华精髓气魄的传承,如今看着,只怕刺痛了所有中国人的眼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