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精彩的节目莫过于“击缶而歌”了。可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名热血战士击打的器物并不是“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气贯长虹。尤其击缶倒计时,激情澎湃,叫人热血沸腾。只是称它“击缶而歌”,只能说叫对了一半。这话什么意思呢?我只要解释清楚两个东西,大家就自然明白了。
一、什么是“否”?
《说文解字》里说缶是:“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就是说缶是一种盛酒的容器,击缶是秦国人的风俗。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口小肚大,跟壶、罐差不多。
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秦国人的缶。这是陶缶,另外还有铜缶,这是从材质上分类。从用途上讲有尊缶和盥缶。顾名思义尊缶是盛酒用的,盥缶是沐浴用的。就尺寸来说,大的有一米1.3米高。那洗澡的时候,是跳进去洗吗?不清楚,但我看装的下!
至于秦人是怎么击缶的,目前尚不清楚。也许用手,也许用槌,也许轻拍器口,也许击打器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缶”绝对不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个样子。
二、既然不是缶,那开幕式上击打的是什么?
从外形上判断,它应该是冰鉴。这是著名的曾侯乙墓里出土的青铜冰鉴,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那有人会说了,长得像的东西多了,就此断定未免太草率了吧?
说得好!之所以敢说他俩一样,外形相似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两者灵魂相通。何解?这冰鉴是一种复合器具,它不是一件器物,而是两件器物组合而成。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箱子里面还有一个器物。是什么呢?就是缶!
无图无真相,下图所示,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可以一分为二,里面的罐子不是缶是啥?所以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只能说叫对了一半。不过这都是芝麻小事,观众管他是“鉴”是“缶”,精彩就好!毫无疑问,视觉大师张艺谋的“击缶而歌”,震撼人心,精彩至极!
不过既然说到“冰鉴”,我们难免好奇,这里一层,外一层,如此奇特的器物到底是干嘛用的?答案就两个字:冰箱!
没错,这就是年前贵族人用的冰箱。里面的“缶”用来储酒,外面的“鉴”用来装冰,古人会享受吧!当然,我个人觉得缶里面倒是也可以储肉、储菜什么的,就是成本有点高!
不过这就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冰从哪儿来?如果我回答说——冬天外面到处是!估计会被打。大冬天喝冰镇酒,脑袋让驴踢了吧!冰,自然是夏天使用为主了。
让古人造冰是不可能的了,造冰只能靠大自然。所以,古人就只能在储存冰上下功夫。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先人。
古人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筑造有凌阴、冰井、冰室、冰窖。他们大同小异,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深”!比如距今多年之久的商代殷墟大司空窖穴凌阴,就是先挖一个2至3米的窖穴,再在窖穴底部挖一个6米深的长方形坑,坑内温度比地表温度能低10℃左右。看看古代贵族们,年前就已经有这种享受了,我们才用冰箱几年啊!
所以如果下次有人问你,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拍打的是什么器物?你就说: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