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博物志中的东风快递,竟商汤王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txbyjgh.com/axhd/m/2033.html
古往今来,博学之人很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就是博学之人。博识者又高一筹。不但学问高,而且见识多。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谓博学,只要肯下功夫,多读点书,普通人也能达此成就。所谓博识,只要不是死读书,勤学笃行如李白、苏轼者,总能成为博识之人。那么博物者就更了不得了。正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读书者,眼界总有局限;笃行者,见识也有短板。即使如圣人王阳明,也会在格竹失败后感叹,此花从不在心外开。至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的见识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恰巧碰触你的心,于是形成天人合一。下面,就有请本文的主角——大博物者张华隆重出场。01战国时期就有博士一职。什么样的人物才算博士呢?当然是要博学、博识、博物三位一体,方能成为博士。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华就是博导了。张华到底有多博物呢?咱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一个地方有一个洞穴。有夫妻二人,妻子想害死丈夫,就拉着丈夫去看洞穴。趁丈夫探头的时候,妻子把丈夫推到了洞穴里。古人有“二人不看井”的说法,看来即使是夫妻也不行。洞穴底下却是别有洞天。丈夫知道自己也上不去了,只好沿着光亮往前走。走着走着,此人就饿了。感觉脚底下隐隐传来糯米的香味。正是饥不择食,他就趴在地下吃了起来。果然,味道还不错。吃饱之后,他就又包了一包,留作以后的干粮。继续走。他又发现了一种跟泥巴一样的东西,尝了尝,味道也不错,于是也包了一包留作干粮。就这样走啊走,终于看到了一座城池,还有一个三丈多高的巨人。于是赶紧打听路。巨人说,跟我来吧。巨人把他带到一棵巨树下。树下还有一头巨大的羊。巨人对他说,来,你就在这里撸羊的胡须吧。这个人很听话,跪下来撸羊。一撸,掉下一颗珠子,巨人把珠子拿走了;二撸,又掉下一颗珠子,巨人又拿走了。三撸,还是一颗珠子。巨人说,这颗珠子你吃了吧。此人吃了珠子之后,顿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于是他就问巨人,这是什么地方啊?这颗珠子是什么宝贝啊?巨人说,你赶紧回家吧,有不明白的就去问张华。此人只好继续前行,终于走出了洞穴。跟周围人一打听,原来这里已经是交趾的地界了。交趾也就是现在的交州一带。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这一带设立了三个郡,交趾归于象郡管理。公元前年,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首都设在今广州。交趾地区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公元前年,汉武帝在南越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重新对南越实施直接行政管理。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三国后期和魏晋时期,南越还属于中原的直接管辖。毕竟交趾离中原太远了。此人又走了几年,才回到洛阳。一到洛阳,他赶紧去找张华。把自己的奇异遭遇跟张华详细说了一遍。张华把他带回来的两小包“干粮”仔细看了看,说道:“这两包东西,软的是黄河龙涎,硬的是昆山之泥。那座巨人居住的城池,仙名叫九馆大夫。那只羊名叫痴龙,你撸的的第一颗珠子,吃了可以与天同寿;第二颗珠子,吃了可以百病不侵。第三颗嘛,吃了只能充饥。”这就是张华博物的第一个故事。按道理说,这个洞穴他应该没有去过,可是他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然而,更惊奇的事情还在后面呢。02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飞碟的话题又有被炒热的趋势。那么这种事情,张华在他的《博物志》中也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讲这个故事之前,咱们需要先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时候的帝王,并不叫天子,而是被称为“人皇”。是与“天皇”、“地皇”一起合称为“三皇”。这就是“三皇五帝”的由来。那什么时候才变成天子了呢?其实是在汉朝。而这一改变的发生,跟商纣王有关系。以前,人皇与天皇、地皇是平等的。那时候天地人三界互通,在昆仑山有一条通天路。因为纣王在女娲宫题了一首侮辱女娲的歪诗,导致后来九尾狐化身妲己入宫祸乱朝纲,周武王伐纣夺取了商纣江山。于是,纣王也就成为最后一个“人皇”了。周朝时期,虽然依然沿用“王”的称号,但与纣王的“王”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由于姜子牙已经封神,天庭形成了正式的编制,人王就相当于天庭编外的事业单位了。战国后期,秦始皇统一华夏,采用“皇帝”称号,意图重新恢复“人王”的地位。元始天尊派下“十二金仙”,化身“十二金人”进行阻止。此事,史书还有详细记载。《汉书·五行志》说:秦始皇26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意思是,在公元前年,有12个巨人出现在今甘肃临洮。这些巨人身高5丈,足长6尺。秦始皇在阿房宫中得一梦。梦中有一道人来给他指点迷津:制十二金人,方可稳坐天下。这十二金人,就是元始天尊派下的十二金仙。指点秦始皇的,正是代天封神的姜子牙。按照姜子牙的指示,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成12个铜人,置于咸阳宫外。《三铺旧事》记载:铸金狄人,立阿房殿前。自此之后,秦始皇再也不敢想恢复人王地位的事情了,只是一心一意去海外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看来,当人总想逆天的时候,天就会派人来警示和阻止。无独有偶,张华的《博物志》中也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就是关于“飞碟”的传说。现在我们一提起飞碟,总觉得这是一种飞行器。其实不是这样子的,飞碟也是一种高维生命体。中国古时候称呼其为“浮槎”。而在上古炎黄大战时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帝江,则与飞碟的形象更为接近。《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记载: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道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在这里,混沌神帝江的形象是这样子的。外形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帝江之所以被称为“混沌神”,乃是因为他是混沌四神兽之一。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上古打仗,都是大神混战。出现飞碟这种高级生命不足为奇。即使在后来的人类战争中,也经常会出现“飞碟”的影子。在张华的记载里,“飞碟”就成了“飞车”。《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奇肱之国在其北。张华的《博物志》里说:奇肱国,其民善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奇肱国这个国家打仗的时候是驾着“飞车”的。此处的“飞车”,与前面的“帝江”又有所不同,不是生命体,而是一种专门的飞行工具。奇肱国又称为人鱼国。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人应该可以海陆两栖。后来,人鱼国的飞车还是被商汤王给破解了。张华的《博物志外国》记载: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其国去玉门关四万里。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