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这篇写李红岩的文字其实是在写郑州图书馆的群体,因为体例所定,由人及物,李红岩也就成为这个团队的形象代称。
郑州图书馆七十年历程,几代人传承,有着无数令人感泣的故事,因为有着这样的传承,他们才在瞬刻之间有着本能的行动,给无助的人打开大门,伸开双臂,点亮彻夜的灯。我看到他们七十年文化坚守的背影,这是他们一生的至善至爱。我因职业生涯中曾经和他们有过交集,也就成为我心底的光荣。
都说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图书馆人是书的守护者,但是郑图人没有简单停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让图书馆成为这个城市温暖的家,他们在守护书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历史的研究者、文化的传播者,让图书馆的存在具有更好更多的时代意义。
先琴的感觉奇妙,她把图书馆比喻为城市的眼睛,让她永远注视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齐岸青
李红岩
位于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的郑州市图书馆大楼,从空中俯瞰,建筑设计呈现在顶层的,就是一双睁大的眼睛,他在东经°42′—°14′、北纬34°16′—34°58′的坐标上,日日夜夜用目光拥抱着一座城市。
八千年的回望
上千本古籍、工具书塞满铁皮书柜,书桌、沙发上也散放着摊开的书籍,客厅里几乎没有容身之处。李红岩却熟悉地走近墙边仅有的两只板凳上,作为馆长,今天她特意来请老馆员,更是她的老师张万钧去参加一个图书馆新分馆落成仪式。红岩习惯地坐下,伸手抽出书柜里的纸条,工整写下时间地点。接着用手势伴以大声说话,这种交流方式,他们持续了三十年。
年,二十四岁的李红岩刚刚离开部队。父亲是特等战斗英雄的她,高中毕业就参军从事通信工作,每天背诵上百个电话号码,熟记每位的声音和代号,经过简单联想法训练,她的逻辑思维、分类记忆,在退役到图书馆工作后优势凸显。到郑州大学进修图书馆业务,刚刚一个星期,阶段考试就得了八十六分,以后所有测试都在九十分以上,超过同班的专业学生。
天资聪颖,部队特殊岗位近乎苛刻的严格训练,医院、行政单位的她,坚定留在图书馆这个具有挑战性、却初试小有收获的岗位上。
“在这里工作必须有海量的知识”,这个最基本也是最正确的认知,让她这么多年拜张万钧为师。
全聋半哑的张万钧出身书香人家,爷爷从事考古,博览群书。张万钧四岁已识字数千,六岁学画,却不幸被战争的炮声震坏了双耳神经,说话也受到影响。于是大同路东头的郑州市图书馆,多了一个少年的身影,从打扫卫生的勤杂工,到注释的国学经典《龙文鞭影》两次出版,注解的《四字鉴略》列入中国文化启蒙丛书,梳理出版《河南地方志提要》、三年苦功编纂《郑州市图书馆古籍目录》,整理、创作《醒世姻缘传》《古今谭概》《客窗闲话》《幼学启蒙图书集》及长篇历史小说《赵匡胤》等著作近二十部,是郑州市图书馆内外皆知的“活字典”。张万钧身上那种不惧命运摆布的勇猛坚韧、江河奔腾般的旺盛精力,更深深影响了她的人生追求。
还有老馆长周树德、张惠民,都是她的榜样。
李红岩就是在这个时期展露出了过人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全市业务大练兵第一名,代表郑州市参加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获得个人第二名。图书馆大搬家时,她将平时积累的“色彩分类法”运用其中,上百万册书籍竟然无一错乱……从基层的借阅岗位开始做起,又经历几年办公室主任岗位的磨砺,年李红岩走上馆长岗位。
文化是打造图书馆的核心因素,这个理念在做了决策人的李红岩心中更加坚定。彼时的郑州图书馆愈发是一座琳琅满目的富矿,这里有最早的城、最早的都和最早的国;有传统文化的起源“河图、洛书”和“易经”;当今人口排序在前一百的姓氏,有五分之四的祖根在这里;贾湖遗址的发现,将有文字的记录推向距今八千年……数千年的积淀用天地间最深沉的目光注视召唤,要把最美的作品呈现给城市。
她把文化学术研究也变成图书馆的业务构成,《“天地之中”文化溯源与成因分析——兼论其为华夏文化源头与地域文化核心》是李红岩带领大家做出的课题成果,成就了近年来郑州图书馆打造的“天中讲坛”。
这个郑州图书馆创新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模式的公益文化讲座,年开办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著名学人,王立群、二月河、王蒙、李伯谦、王巍、赵辉、陈星灿等等,先后在这个讲坛上谈古论今、传承文明,为广大市民搭建与各领域精英交流对话的桥梁。原省委书记徐光春,把他深耕河南总结的“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文化精髓,第一时间在这个讲坛上阐述,一时引起轰动。普通民众喜爱的地方戏曲、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表演、传统中医药文化等,也通过学者讲述从文化层面加深了认知。在技术手段上,运用李红岩研发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V2.0、移动阅读微服务平台V1.0、智慧学习空间交互体验平台V1.0等计算机软件,采用视频同传技术实现馆内多屏互联、同步直播,扩大了受众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