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不可貌相。
但是,自古以来,以貌取人或者以貌用人的例子并不少见。
如现在的很多领导,看人、用人都讲究第一印象,即看到对方的第一眼开始,就已经给对方贴上某种“标签”。
尽管这种方法并不可取,但却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否则,这种看相识人之方法,亦不会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深刻影响很多人。
而曾国藩的《冰鉴》,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进言之,《冰鉴》这本书因曾国藩的名声与成就而闻名于世,至今仍是纵横中外的人才之学教科书。
曾国藩画像在这本书中,曾国藩总结自己多年来识人、用人之心得,甚称是识人、用人之经典著作,纵观浩若烟海的国学经典,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以“冰鉴”为名呢?
我们先看“冰鉴”二字的含义。
所谓“冰鉴”,在古代其实是一种盛冰的容器,如《周礼》中,就曾讲“祭祀供冰鉴”。
进一步的说,作为容器的“冰鉴”,具有类似于现代冰箱这样的功能,一是贮存,二是保鲜,尤其是保鲜、制冷,在古代就显得弥足珍贵。
而曾国藩之所以“冰鉴”为书名,至少有以下三种深意,即:
一、强调识人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大意是说,一个人若是不能识人,那就意味着无法用人,至少不能够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