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强读个山小像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39.net/pf/a_4536628.html
读《个山小像》现存唯一八大山人生前的真实画像《个山小像》对于研究八大山人的书画及心理历程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个山小像》(见图),纸本水墨画,尺寸为:纵79厘米,横60.5厘米,现藏于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此画是年前后在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画中有数段题跋如下,附以浅释便于理解分析。(1)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钤印:发堀(朱文椭圆印)、释传綮印(白文方印)、刃庵(朱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自题,跋中说明了在什么时间、由谁创作了此副小像,从中可以分析出当时八大山的实际年龄。即甲寅(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蒲节(端午节)之后的二天,遇到好友黄安平并画了此小像。此时八大山人四十九岁。由此推断,八大山人生于年。(2)个山綮公、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四世”两字上有墨圈)孙也。少为进士业,试辄冠其侪。偶里中耆硕,莫不噪然称之。戊子现比丘身。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诸方藉藉,又以为博山有后矣。间以其绪余为书,若画口(若)诗,奇情逸韵,拔立尘表。予尝谓:个山子每事取诸古人,而事事不为古人所缚,海内诸鉴家亦既异喙同声矣。壬巳秋,携小影重访菊庄,语予曰:`兄此后直以贯休、齐己目我矣!'噫!栽田博饭,火种刀耕,有先德,头边事的瓮里,何曾失却!口口予且喜。圜悟老汉脚跟点地矣!鹿同法弟饶宇朴题并书。钤印:鹿同(朱文长方印、引首)、西江弋阳王孙(朱文方印)、宇朴蔚宗(朱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的好友饶宇朴所题。直接点明了八大山人的出身,即“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前面介绍了八大山人的基本情况,说八大山人天资过人,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乡试时中秀才,当时德高望重的长者,都称赞他的聪慧。“戊子”即年剃度为僧,隐身于进贤介冈灯社,“癸巳”即年(顺治十年)拜耕庵为师。耕庵创建耕香院期间,进贤介冈灯社由八大山人代为主持。年耕庵接替定慧寺住持,八大山人正式主持介冈灯社。此间的别号“传綮”表明了他传播佛法精髓的责任和意向,而“刃庵”却清晰地表露他心中的矛盾和挣扎。文中提到的菊庄,位于江西进贤县介冈,与八大山人主持的“耕香院”相邻。而贯休和齐巳皆为唐代有名的僧人,他们不专注禅院刻板的修行生活,常常携书画云游四方。八大山人从顺治五年(年)剃度到如今(年)在寺院生活三十多年,希望像贯休、齐巳一样携书画云游天下。表明了八大山人还俗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八大山人的矛盾心理。(3)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拋,名理唾。白刃颜庵,红尘粉丛清胜辋川王,韵过鉴湖贺。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离寒矣夏离炎,大莫裁兮小莫破。此赞系高安刘恸城贻余者,容安老人复书于新吴之狮山,屈指丁甲八年耳。两公皆己去世,独余谅笠老僧逍遥林下,临流写照,为之概然。个山之庵传綮又识。钤印:个山(朱文长方印、引首)、雪个(白文长方印)。这段跋为八大山人自己所写,该跋虽未注明时间,但有“屈指丁甲八年耳。”语,丁即丁未,为年(康熙六年)。甲即甲寅,为年(康熙十三年),因此,可以推断,该跋题写时间为年。该跋题写的内容是刘恸城为八大山人作的一首赞诗。跋中提到二个人。一个是刘恸城,一个是容安老人,交代了这首诗的来龙去脉,其大致意思是说:此诗呀是刘恸城为我所写并赠送给我的。容安老人呢又书写于新吴狮山,屈指算来已有八年了。现在两位先生都已经去世,唯独留下我这位老僧在林下逍遥,为自己写照,怎能不让人感慨呀!至于诗的内容,八大山人是非常满意的,这是刘恸城对八大山人的赞美,其大致意思是:天地之间像个山这样的人不多,就此一个。他抛去美事,唾弃名利。寺院的生活安静云逸,割断了生活的色彩和红尘粉黛。个山这个人呀,才华横溢,清远胜过王维,韵致超过贺知章。他可以在北斗里藏身,能用南箕簸米糠。像个山这样的人,大到天下没有容得下他的,小到没有比他更小的。(4)个翁大师像赞。瀑泉流远故侯家,九叶风高耐岁华;草圣诗禅随散逸,何须戴笠老烟霞。湖西彭文亮。钤印:近思斋(朱文长方印、引首)、文亮之印(白文方印)、白生父(白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的好友彭文亮所题,未署名题跋时间。诗中“瀑泉”二字是“吉贞先生”朱多炡的号,“九叶”二字指从宁献王朱权到八大山人止正好九代。所以,前二句诗的意思说明八大山人的家世源远流长、高耐岁华明确说明八大山人为皇室后代的九世孙。后二句则是对八大山人的书法诗文禅学大加赞赏,认为散逸随性,潇洒脱俗。(5)没毛驴、初生兔,嫠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穿过葛藤露布,咄!戊午中秋自题。钤印:耕香(朱文长方印、引首)、个山(朱文长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诗作,钤印中耕香、个山为八大山人的名号。写于戊午中秋,即年(康熙十七年)。此诗的大致意思是:我这个和尚,在刚出道的时候,就像没毛的驴犊子、却经历了甲申之变,面对巨大的变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嫠破面门”,逃入佛门,做了和尚。到现在己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今天很高兴应邀去临川做客,终于可以摆脱“葛藤露布”,摆脱纠缠不清的内心矛盾。其喜悦心情表露无疑,最后一个“咄”字是其当时心情表露的集中体现。(6)雪峰从来,疑个布衲。当生不生,是杀不杀。至今道绝韶阳,何异石头路滑。这梢郎子,汝未遇人时,没邋遢。钤印:灯社綮衲(白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自己所题,时间大约写于-年之间,其大致意思是:从雪峰禅师以来,前辈代代相传,传承佛法,皆是启发僧徒生疑,然后有所思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道绝韶阳”指灵树如敏禅师向文偃禅师传授的禅法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石头路滑”讲的是希迁禅师的典故。《五灯会元》记载邓隐峰求教于希迁以及丹霞天然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两位大师之间跑来跑去拜师的故事。“梢郎子”同样典出《五灯会元》,这首诗虽短,但最是难懂,最后一句是说你这个隐藏在寺院具有王室宗亲身份的人,没有遇到可靠的人,怎么能不谨慎从事呢?总之,这首诗是八大山人借用几位禅师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绪,叙述自己痛苦的经历,认为自己活不像活着,当死未死,进入佛门后,兼习曹洞宗和临济宗却一事无成,也没有很好地继承佛法,纠结的矛盾心理使八大山人还俗的念头愈加强烈。(7)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洞曹临济两俱非,羸羸然若丧家之狗。还识得此人吗?罗汉道:底?个山自题。钤印:怀古堂(白文长方印、引首)、释传綮印(白文方印)、刃庵(白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自题。其中提到的曹洞、临济是佛教禅宗的两大宗派。此跋的大意是:身在曹洞又参破了临济,穿过临济,两宗兼有。但最后落得“曹洞、临济两俱非”的境地,什么都不像了,就像是一个丧家狗一样。你还记得这个人吗?面对自己的画像,八大山人借助于佛教的两大禅宗,写出了自己纠结的心情,这个时候的八大山人出家修行已很多年了。曾经贵为皇裔,经历了曲曲折折岁月的磨炼。在栖身佛门的修行中,面对自己的画像,又找不到了自我,觉得不伦不类,哪里都不是灵魂的安放之地。在这个时候,还俗追求自我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了。跋文充分反映了八大山人还俗前的真实心境。(8)⊙咦!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个无个,而超出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减余居士蔡受,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钤印:硕果(白文长方印、引首)、减余圆者(白文方印)、成山受之(朱文方印)。此跋为八大山人的好友蔡受所题,时间为年(康熙十五年)中秋节。《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十二人物志州文苑六十五介绍曰:“蔡受,字白采。邑廪生。诗文具别调,图篆字画无师授,笔墨所不至者神通其妙。康熙戊午,应亲王安潘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敬礼有加,尝为王移火灾用兵,占险多其中,王曰:以子之才,不当寄疆场发迹之任耶。拟凯旋奏大用之,病假归道卒。著有《欧迹集》。”蔡受的题跋,从禅理的层面阐述宇宙发展的规律。起首的第一个字是自造字,也是“金木水火土”的组合。这个符号想说明什么呢?依据明代宗人制度的规定,朱家取名的偏旁为“火木金水土”,八大山人的族氏谱名为朱统鐢。由此可见,蔡受是借这个组合的字暗示了八大山人的王孙身份。接下来是又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个山”的文字组合。圆也代表宇宙,而点又是宇宙的缩影。在正文中,“有”与“无”,“立”与“超”“形上”与“形下”“道”与“器”。蔡受以禅学辩证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有”的角度看,“个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从“无”的角度看,“个山”又超越天地万物之外。“一二三四五”指五行,也就是开篇的符号“金木水火土”。“圆中一点”来自于禅宗,“圆”是“无”,“点”是“有”“圆”是“形上”,“点”是“行下”,有形但为无形造,有形的世界是道的体现。(9)黄檗慈悲且带嗔,云居恶辣翻成喜。李公天上石麒麟,何曾邈得到你?若不得个破笠头。遮却丛林,一时嗔喜何能已?中秋后二日又题。钤印:掣颠(白文长方印)。在戊午()中秋题跋后两天(年8月18日),八大山人又在《个山小像》上题了此跋,进一步表达了八大山人脱僧还俗的强烈愿望。跋中的“黄檗”指江西宜丰县境内的黄檗山,唐代高僧希迁在此建鹫峰寺,为临济宗的祖庭山。“云居”指江西永修县境内的云居山。山上建有真如禅寺,为曹洞宗的发祥之地。“李公”指李公麟,“天上石麒麟”指徐陵。在这段跋中,八大山人借用“黄檗”临济宗和云居曹洞宗的一些人和事,表达了自己的心曲。其字面意思是:临济宗以慈悲为怀,黄檗禅师却用棒打人,促人悟禅理。“带嗔”就是叱咤,当头棒喝。曹洞宗虽棒喝之“恶辣”,却最终成正觉。像李公麟徐陵,我哪里能比得上你们呢?画中的自己头戴一个破斗笠,不过是混在佛门,至于“嗔”呀“喜”呀的。哪里能说的清楚,要不然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悲喜灾难真的会没完没了了。跋中用“掣颠”印。同样体现了八大山人的心境。“掣颠”最早出现在年所作的《梅花册》中,流露出八大山人的强烈还俗之意。年之后,八大山人“托故病癫,焚浮屠服,还俗取妻”,这一系列的骇俗之举,也无疑造就了八大山人的艺术个性。从以上分析看,一个小像,它包含的信息量是极大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但有饶宇朴、彭文亮、蔡受三人的题跋,还有八大山人自己题写的诗四首和二段跋文,对研究八大山人提供了一手的详实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其一:《个山小像》真正作者之迷。八大山人在自己的题跋中写道“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那么黄安平到底是谁?鸿鸣曾研究查阅历史文献、史料等资料。未查到关于黄安平的任何蛛丝马迹。按照“往来无白丁”的惯例推测,与八大山人来往的一些画家文人,不可能查找不到往来资料。故年4月由鸿鸣出版的《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八大山人假托‘黄安平’之名,为自己的‘知无命’之年,作了一张《个山小像》的自画像。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成立的,黄安平中的黄字,是否暗指皇族,安平之名是否是寺院生活的一种状态,不能不引起猜测。”另外在八大山人的题跋中的“临流写照”是否为此埋下伏笔,这些都不得而知。但就《个山小像》的用心程度和包含的信息量,是其他作品所不及的。由此看来,八大山人不但书画造诣之高,推介自己也是一位高手。其二:这幅小像与其题跋为给出了八大山人出身皇亲宗室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画中有一方印章“西江弋阳王孙”印。这方印章只在这个小像上使用过,也是八大山人唯一一次用印章来表明自己的王室身份的。其次,八大山人借好友饶宇朴、彭文亮、蔡受之口,在分别的题跋中均明白或暗示八大山人的皇族身份。由此可以看出,在还俗之前,八大山人对自己身份的在意程度。其三:《个山小像》为研究八大山人遁入空门的出家经历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佐证。其四:画中的题跋和自作诗,表露了八大还俗愿望的纠结心态,对我们研究八大的心路历程大有裨益。这些内容已经在分段的释文中解释的非常明白。总之,在那个时期的还俗愿望,注定了八大山人之后的一些作为。其五:《个山小像》中的题跋为研究八大山人的书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一个小像中的题跋包括了篆书、隶书、行、草,且风格面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文艺点评:点评人张三铁八大山人朱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矗立起一座文人画家需要仰视的丰碑。使我们在研究时可以从不同侧面切入。研究八大的文案,林林总总,如汗牛充栋。国强先生以其书画理论家的敏锐视角,独辟蹊径,从《个山小像》题跋和小像本身入手,详细研究八大出身宗室、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后的经历以及在还俗前的心理活动,为我们研究这位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作者简介:乔国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河南美协、作协会员。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副院长、郑州溱洧书画院副院长。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丛集》《刻骨铭心》《画余闲好乔国强诗画集》《画语诗心乔国强诗集》《走近吴燃吴燃绘画艺术文集》《契合丹青》(合作)《陈天然绘画艺术研究》等著作。作品和著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河南省工程学院、吉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