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诗,全篇妙句频出,不愧

#知识创作人#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陆游是我国“作品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而且不但如此,陆游的诗在质量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口碑,值得被我们学习和崇拜。

陆游的诗,随便拈来一首就是经典。比如《梅花绝句二首》,比如《示儿》,比如《游山西村》等等。

读陆游的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激昂的爱国热情,也能够寻觅到安逸的田园情趣……,其中韵味,可谓丰富又美妙。

追寻古诗,再读陆游;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全篇妙笔频出,亦可称经典之作。

枕上作

宋·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这首诗大概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当时的陆游已经有76岁的高龄。

陆游晚年居于故乡山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风格恬淡的作品。不过在好些作品中,也都隐约透露着作者“壮心不改”“犹思保国”的情怀。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诗,它的风格比较凄凉一些,因为毕竟作者年事已高,毕竟人事的兴衰也对他有所触动……。

诗的首联就初步营造出了一种比较悲凉的氛围: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满头白发的“我”躺在小船里,当年朝廷中那些意气相投的老朋友们都已经离世了。

从首联的描写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苍老的形象,以及他寂寥伤感的心情。“白发萧萧”是从视觉的角度做出的刻画,而“死今旧辈”则是从人事凋零的现实所做出的烘托。

细加剖析我们可以得知,让作者感到悲伤的,不仅因为生命的老去,更是因为故友的离开与他自己的“壮心未了”。

有志之士,有才之人,往往都得不到朝廷的重任,作者当年就经历了这样的遭遇。所以,作者内心本就积压着多年的无奈和幽怨,再加上生命转衰、故友凋零的现实,就足以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郁不堪。

接下来的一联进一步切向题目,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在卧于扁舟中的所梦与所见所闻: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万里山河在梦中浮现,醒来的时候已近五更,风雨声不断,四山秋色凄凉。

这一联在脉络上与首联衔接得十分紧密。首联写到一个“卧”字,此联就切到了“枕”字;首联写到了“中朝旧辈”,此联就到了“孤枕梦”。

作者的报国之志从“万里山河”上体现得尤其充分,而作者的无奈情怀也从“孤枕梦”上体现得格外鲜明。

后面一句对风雨和秋意的描写,从画面感的角度对前一句予以补充,不但增强了诗中的那份冷寂之味,对体现作者的沧桑形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颈联借典型的人事来表达情感: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郑虔虽然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但依然能够做到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没有被封侯,不过这又有何妨呢?

郑虔,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英才,他在诗书画方面颇有造诣,被唐玄宗称为“三绝”。但尽管如此,郑虔却是贫穷又好酒的。李广,人人都熟悉的人物。他一生屡立奇功,但最终并没被封侯。

这两位人士的人生结局都是比较凄凉的,那么作者在这里引入郑虔和李广,主要出于什么目的呢?当然是借他们二人来含蓄地形容自己的遭遇。

而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则是运用了比较坦然和轻松的笔调,这是颈联的一大亮点。

“自笑”“何妨”两个词是句中的关键字眼,将作者虽然遭受不公待遇,却依旧能够保持洒脱姿态的一种高尚境界。故而,颈联于悲凉中又包含着几分清高与疏狂的韵味。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少年时的风味依然存在,可以就着吴笺信笔书写自己的心情。很显然,尾联是在颈联的基础之上,将那份洒脱延续过来。

陆游这首诗的情感色彩缓慢推进。前两联的“沉郁”韵味很浓郁,而由颈联开始,则慢慢转出“舒朗”“坦然”的一面,使得诗的韵味更加丰富饱满,也使得作者的形象更加立体化。

那么作者在尾联中所书写的“清愁”又具体指什么呢?或许是壮志未酬的遗憾,或许是生命老去的无奈,亦或许仅仅是一个人在独处时的那味寂寥与懒散……。

总之,尾联以富有情调的画面,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予读者,让人越品越觉得有味。

吴笺写尽少年梦,一一吟来味更多;各位看官,当读完陆游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有何特别的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