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免不了要到别人家做客,客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最怕主人虚情假意,饭菜极尽其精美,态度极尽其殷勤,招待极尽其周到,但客人自己却感到极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留下来自己觉得尴尬,想早些走又怕得罪主人。
上自己挚友家做客的感受就大不一样:有什么就做什么,大家随便吃,不需要额外专门张罗,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用不着互相敷衍应付,不必在意主人的脸色和心情,主客都能尽兴。
后一种情形是因为,在熟悉的朋友家跟在自己家没有什么区别,彼此都脱略形迹,把客气放一边,大家也就都自在了。
节假日上这样的朋友家做客,能真正体验到友情的珍贵,感受到人际的温暖,品味出生活的醇香。
历史上的东晋建立之初,朝廷还在草创阶段,连续任命了大批朝官和地方官,按当时的风俗,得到官职者要款待前来道贺的人。
当时,有个叫羊曼的名士拜丹阳尹,另一个叫羊固的名士拜临海太守,时人将他们并称“二羊”。
“二羊”并不是亲兄弟,羊固是泰山(今山东泰安市)人,以善行书和草书闻名于当世,历任黄门侍郎、临海太守等职。羊曼是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历任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丹阳尹等职。
《世说新语·雅量》中就记载了一则“二羊”待客的故事:
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早者,并得佳设。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先来羊曼家道贺的人都能吃到很丰盛的宴席,几天后好食物被吃没了,后来的客人不问贵贱,羊曼都待之以粗茶淡饭。
而羊固每天都为道贺者提供美食,不论迟来早来的都能大饱口福,能享用到“佳设”,即精美的食品。
羊固比羊曼更细心周到,也更舍得花钱,想不到时人却评价:“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羊固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呢?
关键是他的大方和精心是“做”出来的,从早到晚,从先到后,他的宴席都同样丰盛精美,人们在大快朵颐时多少有点不自在。
因为客人感到主人在“存心”待客,说穿了,就是羊固太刻意了,他没有把客人当作“自己人”。
羊曼就相反,他一方面对道贺者由衷感激,家里有什么就让客人吃什么,另一方面对客人是自然和真率,让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与温暖。
待客之道和为人之道一样,最重要的不是食物的好坏和丰盛,而是对客人的态度是否真诚。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