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是名士的教科书”,这是鲁迅评价《世说新语》时说的话。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两百多年间士人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作者刘义庆(-)南朝刘宋宗室,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宋武帝刘裕之侄。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曾过继给叔父征讨西大将军刘道规,后袭其临川王,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ye(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要职。
刘义庆自幼聪明过人,深受宋武帝刘裕赏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宋文帝继位后,释杀戮,刘义庆担心遭遇不测,后申请外调。
刘义庆被称为文人政治家,性格谦逊,生活简朴,出任地方要职时,对迎来送往之物一概不受,喜欢招聚文学之士,喜结僧道,爱好文词,刘义庆15岁曾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为编撰《世说新语》奠定基础。
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全书著成后不久,回京养病,随后病逝,时年41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年代,王朝更迭频繁,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杀戮血腥残暴。但为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灿烂的时代,士人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等都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所谓魏晋风骨,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郦道元水经注,刘勰《文心雕龙》都诞生于此时期,《世说新语》也被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小则,文字长短不一,全书一千多则,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涉及各类人物就有一千五百多个。
他对人物的描写有的侧重形貌,有的侧重才学,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开篇德行中第一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这段话听起来难理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总结为“徐孺下陈蕃之榻”。
意思是说,陈藩的言谈举止已经是世人的典范,他在任豫章太守时,刚到官署,就问徐稚地住所在哪,(徐孺子,当地高人)想去拜访。手下人说,大家都希望府君先进官署,徐藩说,武王去看商容,连席子都没坐好,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翻译过来是李膺这个人风度秀雅,品格端正,自视甚高,将天下名教是非判断,作为自己的使命。晚辈人能够到李膺家,都认为是登上了龙门。关于这段的引用,还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还记得最后有一段“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国学大师季羡林评价说:“世说新语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撰而成的奇书,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纯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