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国道的沿线上,分布着四个保护站,分别是不冻泉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与沱沱河保护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爱在可可西里实践团队”所前往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保护区集科研、救护、保护、宣传为一体的中心保护站,也是对外宣传教育的窗口和反盗猎行动的前线指挥所。
五年前,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高犇同学牵头,抱着拯救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初心,“爱在可可西里实践团队”成立了。这是一支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力于野生动物救助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团队。当时,经过为期一周的实践调查,团队发现,可可西里如今面临的已不再是三十年前猖獗的盗猎现象,而是随着游客的增多,与日俱增的生态环境压力。年,实践团队正式与青海省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达成共识,签订了可可西里保护区第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协议,并通过新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致力于该地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能够为可可西里做出更多贡献,实现志愿活动的统一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逐渐有各大高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守护可可西里。年是“爱在可可西里”踏足这片土地的第五年,作为可可西里首个、索南达杰保护站唯一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他们步履不停。
我们的故事也将继续。
团队合照
捡拾沿路垃圾
让土地自由呼吸
正如保护站的龙周才加副站长说过:“青藏公路沿线的垃圾永远都捡不完,只有再也没有一个人扔垃圾的时候,才会看到一个纯净无暇的可可西里。”拾捡青藏公路沿线的垃圾便是保护站队员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在保护站工作人员才索加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保护站一侧公路旁的空地捡垃圾,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眼望去成片的垃圾,易拉罐、塑料瓶、食品包装袋、一次性碗筷......清理垃圾时,因为高海拔的缘故,队员们偶尔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海拔米左右做这些垃圾清理的工作需要消耗实践团队极大的体力,起身的时候总会有些困难。而且在捡拾垃圾时,看到远处有那么多垃圾,难免会感到心痛。”团队成员肖杰如在采访时神情严肃,“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除了完成每日的垃圾清理外,在义卖中不向游客提供便携袋,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垃圾带走。”团队在离开保护站时,选择了将产生的垃圾和捡拾的垃圾都打包带走,塞满了大巴车的行李仓。
为保护站志愿讲解
制作文创,开展义卖
站上有一个展厅,陈列了可可西里的动植物标本、动物保护历史以及社会各界对可可西里保护工作的关爱、指导。由于站上常驻工作人员只有三四人,他们日常工作较多,在站期间,主要由实践团队负责游客的志愿讲解。此外,年团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文稿,对可可西里保护区自然概况划分为七块并录制语音介绍,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