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日本翻译官的印象往往是从一些影视作品中得知,他们为了自己能活命不惜出卖朋友,背叛国家,所以他们大多数是反派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很多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汉奸,有些是名副其实的卖国求荣,但是有一些是卧底,他们因为工作身份的原因一直没有被大家理解。
夏文运,年出生是满族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历史和法学。年,夏文运从广岛高等师范毕业以后,在国内学校当教书先生。夏文运是谁?其实他是人人喊打的汉奸,怎么就成了中国的密战间谍?这其中经过很多波折。
刚毕业的他一开始只是打算当一名老师。但天意弄人,正逢九一八事变,因为他会中日双语,日军高官也就高薪聘请他为翻译官。日军聘请他的目的自然不仅仅是当一名翻译官,而是想通过他去说服更多的中国军人能够加入关东军。而关东军的首要目标就是李宗仁,令日军没想到的是,夏文运在李宗仁的劝说下,成为了日军身边的卧底。
李宗仁说:“如今国家正在灭亡的边缘,整个国家需要你们,面对这样的侵略者,你真的可以助纣为虐吗?你忍心看着自己的家人全部都侵略者杀害吗?”
此后,夏文运就过起了“身在日营心在华”的生活,不计报酬的刺探日军机密,利用自身职务的优势,从和知鹰二得知了大量绝密情报。年上半年,夏文运提供了日本派遣大批特务到印度支那活动的战略情报,李宗仁分析出日军即将南下。于是,他果断将毗邻印度支那的南宁迁往桂林,实施战略转移;时隔半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之后,关于敌军进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以及围攻武汉的战略及兵力分布,我方无不了如指掌,而这些情报都来源于夏文运。
最著名的就是送出七字情报,助台儿庄大捷!年,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津浦线作战。夏冒着生命危险,非常及时的将日军的战略部署和兵力分布情况送出,才有了李宗仁布局痛击日本,鼓舞国人的“台儿庄战役”,而幕后英雄就是夏文运,起初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本来和矶谷师团会师一起对抗国军,形式对我军十分不利,但是这时夏文运送来了关键的情报——日军北动南不动。让我军提前知道敌人的动向,于是我军便集中力量对抗北部的日军,歼敌近万人,这也是我军在这么久抗战以来第一次获得如此大的胜利。
因为夏文运是一直是和李宗仁单线联系,所以他的身份没有多少人知道,曾经有一段时间,日军开始怀疑他,甚至还把他抓了起来,但是夏文运拒不承认,日本人也拿他没有办法,还是把他给放了。夏文运逝世后,他的家园大连还将他列入到了人物志傍边,享用英豪般礼遇。不过由于知道的人并不多,夏文运在抗战成功前期还一度被作为“奸细”进行清算。多年以后,经过发掘,他的事迹逐渐浮出水面,其眷眷爱国之心得到了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