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坚毅果敢的武松,居然自断左臂,是

一向坚毅果敢的武松竟自断左臂,是为了自保还是另有隐情,其实真相一直都在书中,说到武松,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一想到他,脑子里自动就会出现一个手提哨棒,肩背行囊,喝的东倒西歪,但依然沿着山间小路一步步向前走去。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对《水浒传》中人物武松的第一也是最直观的印象了吧。

就在前几年,还有新闻爆出某地一男子谎称自己是武松的传人,进行欺诈活动。然而这也应该源于人们对武松这一疾恶如仇的人物的敬重了吧。到底是什么让武松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呢?首先,先来看看武松的经历,他的经历也算是比较坎坷了,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便由哥哥武大郎抚养(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日后他会义无反顾的为哥哥报仇),不用多说,日子过得也定是相当清贫。

再来看看他的性格,一身虎胆,这个我觉得没必要多说,让武松一战成名的“武松打虎”绝对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毕竟一个人深夜在林子里凭着自己的一根哨棒和双拳解决掉令官府张贴榜文名“游人结伴而行”的恶虎,这勇气和胆量绝对没得说了吧。如果你深读过《水浒传》,就会发现武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坚毅、果敢、性子直。如果让他和宋江去做同一件事,宋江可能会坐下来细细思考做这件事需要准备什么,到底要怎么实施,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在黑三郎(宋江的绰号)冥思苦想之时,武松估计已经办完了事回来了。这里说的确实有些夸张,但是看看《水浒传》中对武松去为哥哥武大郎报仇的情节就知道了,他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即使在事后也没有因报仇杀人而被官府通缉而后悔。

但武松在决事如此果断的同时,又没有像鲁智深一般的鲁莽、莽撞,可以说武松还是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了。在鲁智深去救史进的片段,就可以很好的看出两个人的不同之处,当武松认为那种情况下去救史进,完全就是给对面送个头嘛,于是便放弃了,但鲁智深就不同了,直接把自己送了进去。

武松在日后随军讨伐方腊时遭人暗算,左臂中箭,晕了过去。当他醒来时,看到左臂仅剩一些部位还连在身上,就果断举起刀,将自己的整个左臂砍了下来。有的人对武松的做法表示不解,但事实上他的做法虽是迫不得已,但也是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那个医疗水平还十分落后的时代,而且还处于战争前线,根本无法将断臂接好,如果处理不及时,伤口感染还有可能使病毒扩散,继而损害身体其它健康部位,因此武松的这一做法虽出于无奈,但也的确十分明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