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感叹知道德的人很少啊

白癜风慈善爱心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421/4830977.html

(读《人物志》笔记第5期)

月兮书记

“德”到底是讲什么呢?老子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有人说:德者,得也,《道德经》可以理解为“得道经”,这当然都是个人的一些见解,只具有参考意义。真正的“道,并不是说说就了事的,是需要个人的实践和亲身经历体验,如此,才能得到受用。#人物志#

原文:”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孔子赞叹中庸,说中庸这种德行,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大概如《大学》中讲的至善的地步,但到底何为中庸?它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能拿得出来吗?真不好说,对于中不偏,庸不易的解释,对一般人讲还是太难理解了,如果是普通的百姓,我想根本是行不通的,这样只留下了感叹的份。

中庸就如一杆大旗,要树起来,它是前进的方向,是圣人要具有的品德。《中庸》的开端即谈到”天命“,对于”命“,无法对庶人说,所以有人认为中庸是儒家的心法,如果不懂中庸,儒家的学问是没学到家的。

庶几,差不多,近似。颜回是孔子弟子中德行最好的一个,差不多是个贤人了吧!孔子称赞颜回,实际上是在称赞颜回身上的德行,但二者是分不开的,德行需要人去行出来。

读古书,儒家的经典是绕不过去的,就如同《庄子》这样的道家经典中,还在调侃儒家的人和事。所以,不管喜不喜欢,它就站在这里,巍巍如高山。

原文:”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

六蔽是在《论语·阳货篇》中出现的,孔子教导子路”六言“和”六蔽“,六言:仁、知、信、直、勇、刚;六蔽则是六种弊病,例如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可以说通过”学“来把六言的弊端补齐了。

狂,是富于进取的人;狷,是有所不为的人;拘抗之材,意思是拘谨和奋发的人才。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用这句话表达这类人才,有所为就是有进取心,无所为,这个人是有原则的,不能不择手段。正如谋求幸福的生活是人人都想的,但不能不择手段去抢劫别人的财富。

(《人物志》是三国时期刘劭编写的一部品鉴人物的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