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年,IPTV产业从出生到发展,恍然间已经历了12年,回顾这12年来的发展,有心酸,有坎坷,有泪水,也有成就,IPTV也从当初的政策限制到如今的爆发,这中间经历了无数的磨砺,同时也造就了无数的先驱和先烈。年中国IPTV用户规模即将突破一亿大关,成为全球用户最大的区域,IPTV终于迎来了其产业的真正春天。
12年,一个产业进行了轮回,从弱到强,这中间的变化、变迁、变革,都值得我们记忆、记录。因此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这一IPTV人物志的活动,希望能够用我们的笔去记录IPTV发展历程,通过在IPTV发展过程的人物来记录这个时代。
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年就职于上海电信IPTV运营中心,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市场前端工作。
问题1:什么时间接触IPTV行业,当时具体负责什么?现在您从事什么行业?
邹容:年从北邮毕业后进入上海电信IPTV运营中心,当时还处于筹备阶段,从那时开始慢慢知道什么是IPTV,什么是新媒体。满满当当11年来,一直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市场前端工作。现在任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问题2:入行当年有没有设想过IPTV什么时间能够发展起来?
邹容:入行之初,真的是懵懂而摸索的过程,整个新媒体行业都处在这个状态,立项、试错、修正,不断前行,上海的IPTV在年左右开始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通道,各方的合作关系逐步理顺,这个时候,大家意识到IPTV这个在当时看来异常优异的新媒体形态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快速的发展通道。
从现在来看,年的奥运和年的世博给IPTV在产品体验上的提升有不少推进,看吧等垂直内容形式的出现,使内容的呈现形态趋于丰富,而双通道双上联的网络架构,保证了上网服务与收视服务互相不受影响,这些事情,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问题3:从事IPTV行业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邹容:回顾IPTV行业的发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依然是在最早期时候政策推进的一个里程碑:年2月,李长春同志视察上海IPTV业务,提出IPTV是数字电视的“上海模式”。我记得是选择在莘闵地区的一个小区真实的家庭用户给领导做了演示汇报,当时作为业务保障的人员,全程参与这次重要的用户家庭的演示工作,我一直认为,这对于IPTV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有很重大的意义。
问题4:现在的IPTV是否如当初所想的那样?
邹容: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大方面来说:其一,从用户数规模发展的角度出发,随着四川电信模式的出现,整个IPTV进入超高速发展通道,今年年内整体的用户体量就有望突破一个亿的规模,这一点对于一个从“故事开始的地方”就开始参与的老兵来说,是非常兴奋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这已经完全是现实,着实喜人。
但其二,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型、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客观地说,年以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当然这是高速规模发展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但这也给IPTV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问题5:IPTV现在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现在还看好IPTV吗?未来会被其他取代吗?
邹容:说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IPTV的后生小弟不能不谈,从年之后,我个人逐步开始向互联网电视(OTT)的方向转。这又是一个新媒体行业的新方向的尝试。更开放、更经济的网络架构、更丰富、更灵活的内容形态、更便捷、更高效的用户体验,这是我在进入OTT这一领域后,相对于IPTV来说,更多的感受。因此,反过来说,IPTV目前发展的瓶颈,不在于规模化效应,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
如何在大规模用户之下,形成更优化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持续的、大代价的网络优化投入,让合作各方在规模化用户体量面前,能得到相应的、值得的收益,是IPTV继续往前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一轮次的创新、提升才会出现,若非如此,IPTV很快也会成为“传统媒体”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OTT的出现,既会丰富整个新媒体行业的产业竞争形态,也是促进IPTV继续革新、甚至需要革命的推动力。至于,谁取代谁,华夏文化从来都是中庸的,IPTV十几年了,也并没有取代DVB,对于OTT来说也会如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用户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会是所有新媒体行业从业者的使命。
流媒体网随后将推出一系列IPTV人物志,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