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远去,都会留下一些珍宝,供后人珍藏。
先秦的青铜、两汉的经书、唐宋的诗词......唯独魏晋人,给我们留下独一无二的产物:“风度”。
魏晋的风度,在中国文人心中如同白月光般的存在,木心、鲁迅、冯友兰每每谈及,赞叹不已。
木心说:“魏晋风度是通向世界艺术之途径”,了解它,你便明白如今西方艺术文化的精髓,从而更透彻的体会世界。
而美学家宗白华一脸羡慕的表示:“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风神潇洒,不滞于物”。
这是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缺乏又甚是渴望的一种人格美,并非简单的自由。
你是否疑惑,什么是「魏晋风度」,我们还能再度将其拥有么?
这两个问题,用一部书便能解答,那便是魏晋奇书——《世说新语》。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志人笔记集大成之作,在国学经典中有“旷世奇书”之誉,是国学大家们公认的国学首读书之一。
冯友兰称它为“中国人的风流宝鉴”,鲁迅则说它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列举自己最爱的十本书时,首先提到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精英阶层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透过它,你能直观感受到历史书也记载不清的「魏晋风度」。
木心对《世说新语》评价很高,称它“洋洋大观,魏晋人物基本都在,清谈之言辩,细微而翔实,文学之黄金时代,物事各有精彩”。
和其它古典名著不同,《世说新语》篇幅短小,文笔生动,读起来非常流畅,名言金句更是层出不穷。
季羡林说:“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话或一句隽语,表面单纯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大翻译家傅雷曾给儿子写信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世说新语》大可一读。
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如果你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无趣,被“打工人”“”等丧文化裹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那我真诚推荐你读一读《世说新语》,它能让你知道了何为潇洒,何为勇敢,以及如何更漂亮的活在这世界上。
鲁迅和木心都曾说,《世说新语》是中国知识分子教科书般的存在。
因为《世说新语》里大大小小人物个,人性的各色各样都在里面,读懂他们,亦能修炼到你自身的人格处世。
目前存世的《世说新语》共计三十六篇,每篇的篇名为两个字,基本能够概括这篇里人物事件的特点,比如:德行、言辞、雅量、识鉴、品藻、文学、政事等。
比如《言语篇》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讲的就是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
这套书保留了原作的目录分类,内容上撷采精华,精选则兼具故事性、文学性、哲理性、趣味性的经典文章。
如此一来,既减轻原作冗长的厚重感,适合入门初读;又便于携带,旅行、通勤路上都能看。
钟会汗不敢出、顾荣施灸、谢公夫人教儿、荀巨伯舍生取义、嵇康赤膊打铁、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王羲之坦腹东床……
书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直到今天还能用得上,仍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参考和指导。
都说20岁读《世说新语》,读的是高级趣味;30岁读,读的是洒脱风气;40岁读,则是目穷一切的智慧。
当你感到孤单、或焦虑、抑郁时,翻开这本《世说新语》,跟着这些魏晋名士,在黑暗中探寻自由的光,不论多困苦的遭遇,都要他们一样乐在其中。
《世说新语》值得一看的,还有它简洁明快的文笔,含蓄隽永的语言艺术,令鲁迅、季羡林都赞不绝口。
每一篇文章最短10字,最长不过字,没有说教,没有毒鸡汤,对人物的外貌、言谈描写,每一个字都精炼传神,使之气韵生动、跃然纸上。
这些优美词句仅是念着都心生美意,不论是文化领悟,还是心性滋养,都胜过万卷端严方正的史书。
这套《世说新语》的译者陈书良教授是魏晋六朝史专家,江湖号称“六朝人物”,他译的文字,意蕴通俗兼具,不论大人小孩都看得懂。
很适合现在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一边赏画一边读文,仅是片刻,心便平静丰满了起来。
杀戮与佛性、离乱与超脱、暴力与静美……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气质,造就了千年不衰的魏晋风度。
基于《世说新语》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王秉复先生的艺术成就。
这套书一定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成为文化家庭必要有的珍藏本。
因为不论过去多少年,只要中国人仍有“文人情怀”,魏晋风流便永存于心,流传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