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郡颍阴人氏,生于灵帝延熹五年(公元年)。荀彧的家族声名显赫,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况(后人尊称为荀子)就是荀彧家族的祖先。数百年来,荀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到了东汉时期,荀彧的祖父荀淑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儒,不仅博学多才,且品格高尚,在当时被誉为“神君”,后来闻名于世的清流派党人王畅、李膺都出自其门下。荀淑还担任过郎陵县令、郎陵相等职务,尽管职位不高,但却因为与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集团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而闻名于世,在当时的政坛和文坛都同时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荀淑一族人丁兴旺,一共生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人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淑的第二个儿子,早年就步入仕途,曾经担任过济南相。荀彧其他的几个伯父、叔父不是在朝中担任高低不等的职位,就是在家中专研学问,皆名重一时,在汉末具有盛誉,是汉末著名的名士大族之一。这种深深的家族烙印在荀彧的人生道路上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反映。
荀彧的青少年时期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并因此得到了南阳名士、著名的人物品藻专家何顒的赏识,何顒认为荀彧有王佐之才,日后必成大器。有了著名大族的背景,加上品藻专家的点评,荀彧的青少年时期应该非常顺畅。不过,在陈寿的《三国志荀彧传》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永汉元年,举孝廉”。永汉元年即为公元年,这时荀彧已经年满二十七岁。除此之外,《三国志》中再无荀彧这个时期的其他记载。
然而,在现存的其他典籍中却出现了各种关于荀彧早年经历的记载,不过这些记载却是一笔糊涂账,真假难辨。
首先,荀彧的幼年故事就让人难以理解。这个故事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中。这个故事说,当年颍川名士陈寔(即曹魏名臣陈群的祖父)去拜访荀彧的祖父荀淑。因为家境贫寒,没钱雇用仆人,于是陈寔就让其长子陈纪驾车,次子陈谌手持几仗跟随其后。当时陈群的年纪还小,就被放在车子里。等到达荀淑家中。而荀淑则让第三子荀靖在门口迎客,第六子荀爽负责斟酒劝饮,其他的六个儿子上菜。这时候荀彧还小,只能坐在大人的膝前。这个故事一经传开并成为了美谈,被誉为“真人东行”。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其实不是。因为荀彧的祖父荀淑死于桓帝建和三年(公元年),此时离荀彧出生尚差十四年,因此这个故事只能说后人附会出来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