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粟裕没评上元帅,是在情理之中百

粟裕没有参与军队的缔造

粟裕出生于年,和林彪同岁。4·12事变时,粟裕还是一个学生,当时他所在的常德二师校长被杀,粟裕等学生被转移到五张,并编入叶挺领导的24师教导大队,粟裕在其中担任学员班长。

不久后,教导大队改变为警卫队,并在南昌起义中负责对前敌委员会的警卫工作。

粟裕此时只是警卫队的班长,而刘伯承是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参谋长,第二方面军下辖第9军、11军和20军,聂荣臻是11军的党代表,贺龙是20军军长,朱德是第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育团团长,陈毅是73团(原叶挺独立团)党代表,徐向前是张发奎司令部的参谋,叶剑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彭德怀则将在一年后领导平江起义。

十大元帅中8个此时都已经身居要职,另外两位林彪和罗荣桓资历也较浅,此时的林彪是个连长,罗荣桓不久后将参加秋收起义,但是他们的情况与粟裕又有一些不同。

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并整编为红军第四军,粟裕被任命为28团3连连长。

林彪此时是28团一营长,而在不久后的七溪岭战斗中,由于林彪作战有力,很快就被提拔为了红四军第一主力团红28团参谋,28年11月又升为团长,当时的林彪实际已成为红四军的第四号人物。不久之后,团建制被改为纵队,红四军共3个纵队,21岁的林彪即第一纵队队长,陈毅为其当代表。

同样的,罗荣桓在年1月升任二纵队政委,6月代理红四军政委。而粟裕在30年11月才升为红12军35师团团长。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粟裕和刘英率挺进师南下浙南,并在那里进行了3年游击战争,这期间其实粟裕是远离主力部队的,也并没有参加长征路上的那些重要战斗。

军衔评选有五大要素:资历、军功、素质、能力、任职。评衔就是要把这五大要相互平衡,而不是单纯的论功行赏。如果论资历,粟裕并没有参与人民军队的缔造和创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

粟裕没有为自己争取

37年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成立后,粟裕担任副指挥。此后,陈、粟就展开了长期的合作,而在整个合作中,粟裕都一直居于副职。

用延安给华野的电报来描述就是: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虽然粟裕一直是具体战役指挥的负责人,而且他也一直都表现出色,越打越好,但从红军开始,军队就确定了政委责任制(或者叫党委责任制),军事首长并不掌握绝对话语权,况且粟裕还长期是副职。

其实,粟裕一度是有机会担任正职的,年中央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员,他却两次发电要求以张鼎丞为正,自己为副;年,他又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加上55年授衔他又辞元帅。这就是毛所说的:“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

虽然粟裕指挥了很多重大且精彩的战役,但大家说起来总是陈在粟前。年授衔时,组织原则上是不对那些已经不再军队中任职的领导进行授衔的,当时陈毅是管科学院、政法文化工作的副总理,但在周总理的建议下,陈毅还是被授予了元帅衔,粟裕因此就成了第一大将。

粟裕长期担任副职,并非他能力不够,而是他无心于此。粟裕一生不下棋不打牌,不喝酒不跳舞,生平最大爱好就是看地形、背地图。

据说,解放后某年,粟裕与夫人楚青在上海逛街,将军突然在一处咖啡店前止住了脚步,楚青对此疑惑不已:丈夫向来不爱这些小布尔乔亚的东西。只听将军喃喃说道:在这里架几挺机枪,就能封锁整个街道……

相比其他同僚,粟裕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根据他身边的人回忆,粟裕一直到晚年病重时,依旧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衣服鞋袜都要放到随手可摸到的地方,一旦有事即可做出反应。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生活已经无法自理,他还要求帮他穿衣服的人按照条例把他的衣服扎入裤腰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