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胡盈智
年3月,中国恢复拳击运动。大连决定举办“金州杯”全国拳击精英大赛。具体时间定在8月。杨绍庚得知消息,决定让杨振杰参加。杨振杰抖擞精神,把其他事务统统撂下,准备应战。杨绍庚为了打有把握之仗,又带着杨振杰去了北京,把他介绍给同门师兄窦世明学艺。
窦世明生于年3月,辽宁沈阳人。在意拳一门中,窦世明先生是一个经历奇特很有故事的人物。
窦世明自幼习武且痴迷于此道。窦世明是法律系学生,天资聪明,但是他的专注在于体育运动,特别是武术。因此,大多时间里他是“上课就瞌睡,下课就打拳”,身体练得倍儿棒。他不仅在同学中以武艺高强闻名,而且善与同学交往,人缘也非常好。师生们上街搞进步游行,他在其中,口号喊得也很亮,表现得很积极。
有一天,窦世明在北京太庙——即现在的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看到一个模样瘦小的老者正在辅导不少人练武,在指导、纠正习练者动作时,说话很尖刻,特别是在批判传统武术花拳绣腿时,动不动就吼:“谁不信,上来试试!”
这个老者就是王芗斋。
窦世明看了一会儿,心生不满:“这个小老头,说话也太口满了!”就走上前,说:“我来跟你试试!”
王芗斋当时已经五十出头,身材瘦小,而窦世明当时不到二十岁,雄纠纠气昂昂的,正是血气方刚之时。
王芗斋和窦世明一对面,窦世明出拳就朝王芗斋脸部打去,王芗斋左臂一抬,搭住窦世明的胳膊,窦世明一下“就像断线的风筝”(窦世明原话),飞过围观的人墙,砸在人墙之外的一个茶摊上。窦世明爬起来就跑,一路惊心:“这是咋回事儿啊?”
之后不久,窦世明的父亲邀请王芗斋到家里做客。席间,窦父说:“我家俩公子都爱动,叫他俩来拜见拜见你!”俩公子进了屋,其中一个掉头就跑。窦父和王芗斋很是吃惊,窦父吼道:“混小子,回来!”
窦世明老老实实回到屋里,怯怯地看着王芗斋。王芗斋定睛一看,哈哈大笑:“啊!原来是你呀!”遂对窦父讲了那天发生的故事。
窦父一听,瞪着眼睛训斥:“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你那两下子跟王先生差得远哩!还不赶紧磕头拜师!”于是,窦世明和弟弟窦世成自此成了王芗斋的门生。王芗斋很快介绍窦氏兄弟到姚宗勋处学习意拳。
窦世明公园挑战,遭遇意拳的鼻祖,败得不知其所以然,暗自惊叹天外果然有天;不期而遇,又成为王芗斋门徒,使他大喜过望。
求学之初,遵奉王芗斋“练拳要有点疯劲”的教诲,练功十分刻苦。他拳锋犀利,打法凶狠,很快就在北京武术界以能打、敢打闻名。当时在北京还和师兄弟多次痛打恃武行凶的恶霸、歹徒,名扬京城。其功夫与品德一向为武林同道所赞誉。学习有成,王芗斋先生特赐名“志荣”予以认可。
后来被誉为“中国拳击泰斗”、当时号称“北拳王”的张立德先生,曾在姚宗勋处和窦世明先生交过一次手,数十年后,张立德先生对杨振杰谈起,仍然自叹不如,说:“窦世明非常勇猛,打起来就是进攻,就是追着人打,发力也很漂亮,也不怕挨打,拳狠且重,实在是厉害!”还说:“我最敬佩的是姚宗勋,下来就是窦世明!”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窦世明的一生可谓曲折离奇。晚年的窦世明把意拳的研究、实践和教授看作是生命的全部,直至年5月逝世。年,他在《武魂》杂志上连续刊载文章介绍意拳,曾先后到黑龙江、浙江、深圳等地传艺。曾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香港意拳道研习会名誉会长、日本国际意拳会终身最高顾问等。
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力、单双推手及实战,被称之为拳的“七妙法门”。杨振杰先后跟窦世明先生学习1个多月,对“七妙法门”,窦先生是不厌其烦地讲,杨振杰是专心致志地练。窦世明还说:“练吧!今天练得明天错;这会儿练得待会儿错!”杨振杰一激灵:“好家伙!‘七妙法门’竟然如此神妙啊!”
讲“步伐”时,窦先生讲起体会是“不要变步”,“前脚要一直朝着对方”,并进行示范。这是杨振杰在窦先生处得到的具体指点,使之后他受用至今。
杨振杰在窦世明家,还有一个偶然所得。他是从北京直接去大连“金州杯”全国拳击精英大赛的。临走之前,窦世明正在给杨振杰最后一次讲拳。窦世明的一个弟子也参加这次比赛,专门来向他告别,说了声:“老师,我就去大连了啊!”窦世明应了声“好”。那个学生就出大门走了。
窦世明继续辅导杨振杰,突然停了下来,突然对杨振杰大声喊道:“你快去撵上他!对他说‘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杨振杰大惊,立即箭步追出去,喊着:“你停一下。”到了近前,低声对那个师兄弟说:“窦老师让我告诉你‘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那个师兄弟开始一怔,很快又点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
在去大连的路上,杨振杰一路想的就是窦世明喊的“杀了他”!回忆当时的情景,窦世明那个杀气腾腾地“杀了他”,仍然使他不寒而栗!冥思苦想,最后明白:窦老师的“杀了他”,就是“坚决、彻底战胜他”!
不用护具、不用规则限制的武术对决,就是生死的搏杀。拳击运动使用护具并加以规则限制,就是为了激发调动运动员“杀了他”的狠劲儿,同时避免了原本意义上的伤害发生,使其成为可以普及的“体育运动”。
中国武术界有格言:“宁教十套,不讲一口;宁讲一口,不搭一手”。窦世明鼓励参赛弟子“杀了他”那三个字,让杨振杰重复了三遍。
从那时,“杀了他”三个字就铭刻在杨振杰的脑海,也让他琢磨了30年,杨振杰说:“那三个字,如同醍醐灌顶,升华了我对意拳的领悟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