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川大
20西财
添加Y.C.-yc
编者按:离考试还剩一周,新闻采写除了练习写作题以外,一些基础知识也可能出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全是干货和要点,快来马住背诵!
真题链接:
名词解释:
1.采访准备(暨南大学,学硕,)
2.体验式采访(广西大学,专硕,)
3.开放性提问(华中师大,专硕,)
4.倒金字塔(中山大学,学硕,)
5.描述性导语(暨南大学,专硕,)
简答题:
1.隐性采访的前提条件。(上海大学,专硕,)
2.随机采访,信息采访,情绪化采访,一对一面访,纪实采访的特点。(南京大学,专硕,)
3.灾难新闻采访要注意的伦理问题。(华中师范大学,专硕,)
4.简述三代导语及其特点。(南京师范大学,学硕,)
新闻采访
一、认识新闻采访
定义: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新闻采访三个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广泛传播,而传播的目标是大众,所以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分别是: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地位:
1、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
新闻生产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客观事实→采访→报道。采访是新闻作品得以面世的通行证,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报道。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一个新闻作品好不好,主要是看①真实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可读性和可视性。而采访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后续业务环节的质量和最终稿件的质量。
3、采访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都知道新闻的力量首先在于它的真实性,报道的真实性对媒体公信力有很关键的影响。如果出现假新闻,那就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伤害社会道德水准和精神尊严。只有把住了采访这一关,才能在假新闻前面竖起一道防线。
二、理解新闻采访
1、采访的基本特征:
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
采访活动时刻处于时效的压力下
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2、采访的基本类型:
(1)当面采访
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访问的采访方式。从17世纪起,随着现代化报纸走向成熟、职业记者逐渐产生、新闻分工愈发明细,有组织、有意图的采访活动便在新闻界普及。当时的采访都是当面采访。当面采访是新闻媒体广泛而持久采用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直到今天,仍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优势是便于确认身份,便于取得互信,便于去伪存真。能为观察创造条件,能获得丰富信息,能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
(2)电话采访
是指记者借助电话等通信工具与被采访者交流与对话的访问方式。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话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获取和核实新闻的采访工具。优点是便捷、高效、低耗、有现场感。缺点是不利于互信、可能产生交流困难、可能产生理解错误、可能被广告电话误伤、依赖设备。
(3)网络采访
也称电子采访,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兴起以来最受欢迎,也是相当实用的新型采访形式。具有快捷传递、精确表达、大容量和多媒体、多元化采访等优势。这些优越性,正随着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愈发明显。但也有弊端:难辨身份、较为被动、受限于环境。
(4)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体验式采访,贵在“参与”,重在“现场”,旨在“把握真相”。通过记者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往往可以抵达一般采访难以到达的纵深和细部,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生动、更能释疑解惑、更有说服力的新闻事实。体验式采访最大的特点是记者成为当事人,因而要将其与跟踪采访区别开来。
(5)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一种记者隐匿了身份而有效接近真相的新闻采访活动,它与一切亮明记者身份的“显性采访”相对应。隐性采访具有缺一不可的三大基本特征:具有隐瞒记者身份、采访对象不知、秘密获取信息的特点。隐性采访应该兼顾真实原则、适度原则、善意原则。(这是重要考点,建议再做展开复习!)
(6)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通过获取面上的数据和广泛意见,以排除个别和偶然性因素,更好地体现新闻的客观、全面、公正,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媒体调查、电话调查和合作调查。
3.采访的基本步骤
1、获得新闻线索
2、确定报道选题
3、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4、联系访问事宜
5、建立融洽的访问气氛
6、提问
7、现场观察
8、结束采访
新闻采访的准备
一、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的定义
新闻线索也称釆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
2、新闻线索的特点
①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②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③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④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⑤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其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3、新闻线索的作用
①是采访的开端,也是引发记者灵感的一个触角;
②是新闻记者发掘新闻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4、新闻线索的来源
①来自会议的线索,会议虽有综合性、专业性及规模大小之分,但通常都是信息交汇的场所,观点碰撞的平台。只要记者在场处处留心,便有可能获得新闻线索,甚至可能产生重大的独家信息。
②来自“跑线”范畴的线索,这是指记者从其分工采访的范畴获得的新闻线索。
③来自其他媒体的线索,这是指从其他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已发表信息中获取的新闻线索。
④来自社会“报料”的线索,媒体通过设立“报料”电话(新闻热线)或“爆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