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值得分享的十六句深透哲思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bdfyy999.com/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是当时一些名士的言论和轶事,因此其中包含着许多可谓超超玄著的哲思。今天原非便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简析其中16句深透的哲思金句。

1、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白话文:大概是因为山涛想要的不多,才使得赏赐的人觉得给的不少。

哲思:古代文人大都重视自己的声名,爱惜自己的羽毛,却对一些自己应该得到的物质奖赏持有抵制的态度。这种只知付出不知索取的态度难免会让给予者理所当然地认为付出者不接受物质奖赏是所应当的态度,自然会对其有所轻视,从而在日后对其的发展产生阻碍。

2、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白话文:高耸之松下应该会有清风吹拂。

哲思:常言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好的好的一堆,坏的坏的一块。长松名节,清风洁旷,自然同属一类。另外,这也启示我们与好人高人交往,则有助于自我的提升和修养的进步。

3、廉者不求,贪者不予。

白话文:清廉淡泊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婪极欲的人我不会给。

哲思:庾法畅去拜访庾亮,手里挥动的拂尘很好。庾亮便问他:“这么好的东西,你这么留得住呢?”庾法畅则答:“清廉淡泊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婪极欲的人我又不会给,所以还能留在我身边。”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真正廉洁的人是不会过度地贪求好东西的,只有贪婪的人才会多多寻取。这可以作为生活中的一个识人的技巧。

4、贤圣去人,其间亦迩。

白话文:圣人与寻常人的差距,也是很小的。

哲思:记得老舍先生的一句话:“认清自己,便无须小看别人。”说得很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小的,关键是自己怎么认知罢了。自尊自信者自然不会小看自己,也不会去小看别人,而是将双方放在同一个高度去对待,不卑不亢。圣人和寻常人的差距,无非是道德上、认知上有所差异罢了,其实质不过都是人罢了。

5、当由忘情故不泣,不忘情故泣。

白话文:应该是因为忘却了世俗之情而不哭泣,不能忘却世俗之情而哭泣。

哲思:很多时候人们伤感、苦恼、烦躁、抑郁,大都是因为不能忘却世情所致,也就是所谓过度汲营追求而迷乱本心,也就是“执迷网”是也。亦所谓“有所谓则有所累,无所谓则无所累”是也。看穿世俗风烟,心中自有澄清。

6、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白话文:圣贤之人的出处,又何必在固定的地方呢?

哲思: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有会出彩的人物出现。这也可作为对当今“地域黑”现象的理论反拨。也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切忌因循成见、思维固化、蹈常袭故。

7、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白话文:感到哀伤的时候,自然就会痛哭,哪里有惯例之说!

哲思:快乐的时候,自然会笑;哀伤的时候,自然会哭。所谓哀乐哪里有什么固定的惯例呢?另外这种不为所谓“惯例”而束缚的哀乐本就是一种真性情的外显。

8、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白话文:什么时候见过明镜因为照影而疲累,清流因为和风吹拂而害怕。

哲思:这句话是车武子担心自己过多地提问问题会麻烦谢安、谢石兄弟时,袁羊对车武子所说的话。这告诉了我们一个识人的方法或者说是角度:真正的贤人、有度量的人是不会因为小事而感到麻烦、斤斤计较的。

9、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白话文:你自见朱门,我却看作贫家。

哲思:这是晋代名僧竺法深在简文帝家做客时回答刘尹“道人何以游朱门”的质问时的答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着自己认为正确的认识去看待和评价别人,以为自己认为的就是确切的,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这不能不是一种警示。

10、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白话文: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根给抛弃了呢?

哲思:这是殷仲堪受任方州时训诫子弟的话。反观当今之世,读书人哪还有清贫的治世之志,不过自扫门前雪罢了!另外,则也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朴素道理:为人不能忘本!

11、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白话文:王朗学习华歆不过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罢了,所以距离华歆的神韵更加远了。

哲思: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学习某个人或者说是了解某个事物,应该抓住其精神或核心,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给养和进步,而不是因小失大,空拾了一地鸡毛。

12、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白话文(整个故事):稽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何必要大呢,只看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哲思:这个故事的哲理很明确,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而要看重才华。正所谓“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13、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白话文:如果不去叩击洪钟、雷鼓,就真不知道它的音响。

哲思: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真正了解一项事物便要实地地求证一番才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是也。

1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白话文:小时聪明,长大后未必有出息。

哲思:这句话虽然有些酸味,但也符合现实。主要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成就应该着眼于一生的跨度,而非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