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曾国藩远超家书的心血凝结

外号“曾剃头”的曾国藩,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完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而谥号可是很有讲究的根据《五经通义》记载曰:“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称为谥或谥号。而谥号中文官单谥"文"一个字为最高.武官单谥"武"一个字为最高。“文正”则是文官中评价最高的一个谥号,也是诸多文人致仕后梦寐以求的一个谥号。

配图为《谥解》对”文正“的解释

“文正”二个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正面的,褒扬的词汇。从满清入关,清朝国祚年,之中得到“文正”谥号的一共寥寥八人,接近40年才能出一个人。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左宗棠与张之洞得了个“文襄”的谥号,李鸿章也才得了个“文忠”的谥号。清朝廷追封一个“文正”可谓是对曾国藩一生的高度肯定和赞扬。那么又是什么能让这位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屠曾剃头能获得如此高的殊荣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冰鉴》

配图为《冰鉴》

如果说曾国藩是纵横疆场官场的鱼,那《冰鉴》就是助力其畅游的水。《冰鉴》之于曾国藩如鱼得水,成为后世口中的“古今第一完人”就连伟大的教员毛泽东都评价其:“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同时代的蒋介石也评价其:”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那么《冰鉴》到底又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冰鉴》是一部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冰鉴》全文七篇,分别为:

一.神骨鉴、二.刚柔鉴、三.容貌鉴、

四.情态鉴、五.须眉鉴、六.声音鉴

七.气色鉴。

根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意即,曾国藩会客时,总是一言不发地看着别人,让人极为紧张。客人走后,曾国藩就记下此人的优缺点,作为用人根据,一生几无纰漏。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这七篇鉴人识人的传奇奇书

一.神骨鉴、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冰鉴》中第一篇。主要阐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们现在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又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三教九流。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从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配图为《冰鉴》内容

二.刚柔鉴、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外柔内刚,外圆内方,进退自如,五行互济。类似儒家文化的”中庸“而据朱熹注,不偏不倚谓之中,无过无不及谓之庸。所谓刚柔就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是一个人能否成事的重要依据。

三.容貌鉴、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就是人本性的反映,即相由心生。说此处的“相”指的是物相,“相由心生”即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七人的心境所定,从而在面相上反映出来。这种说法与佛教的禅宗类似。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所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由此看,人们所处的状态都是众生的“心”所造。

四.情态鉴、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

即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骨“有不足可以通过”容“来弥补,而”容“不足则可通过”神“来弥补。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神情流露“也就是说,神态有时候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自然而然的一种表现,比如有的人遇事神情淡然,有的人惊慌失措,更有的人不知所措。都是”神“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须眉鉴、

眉尚彩,彩者,秒处反光也。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须属肾,肾又属水。所以须‘性’阴柔而进水,故下长而宜垂。”“眉”属胆,胆又属火,所以眉“性阳刚而近火,故上生而宜昂”。而相术上认为“须”是山上的松柏,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表征,生命力的强弱就显示于此。如果须漂亮光彩一尘不染,是人有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我们有句俗话叫”巾帼不让须眉“须眉是判断一个男子外形的重要参照,古人以须眉为美。例如《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而卧蚕眉是眉尾向上高扬,眉身呈现两段微弯,眉色乌亮富光泽,如蚕一般。一般古人形容英武有勇有谋的就用卧蚕眉。而且眉毛位于五官的上位,因此异常重要。

配图为影视剧中的关羽形象

六.声音鉴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

曾国藩认为,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识人的时候,只要听人的声音,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而我们也素有用声音来形容一个人的说法例如“声若洪钟”“低声下气“”声气相通“等,而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看,声音是气流冲击声带,声带受到振动引起空气振动而产生的,这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的社会属性,又使人的声音有着精神和气质两方面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依靠自然之气(空气),也与内在的“性”密不可分。声音又与说话者当下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大小、轻重、缓急、长短、清浊都有变化,这与人的特性也是息息相关的,这就是闻声辨人的基础。例如日常中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脚步快慢,来判断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状态。

七.气色鉴。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曾国藩认为:“气”,即“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色”即“面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能够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例如我们日常形容一个人”红光满面“”面如死灰“”面红耳赤“,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这口气,于人而言

———对外,表现为精神,

也即人的观念、情感、意志、

气质、风度等的综合表现;

———对内,表现为气色,

人的气色又有一生的、一年的、一月的、一天的,

不同的时段,人的气色均不一样;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即面色是起色的真实写照。

冰鉴全集正版图解曾国藩用人识人精装4册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98购买

因此熟读《冰鉴》,并将其灵活用在经商致仕之中的话,的确是能让人如鱼得水,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