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9美丽的颜色核心

《9美丽的颜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百家新收益#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学习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进一步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

3.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文中关键语句,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学习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设想

通过初一的学习,以及老师对《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深入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自读课文并不陌生,也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积累重要的词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人物传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都可给学生自己解决。倡导学生先阅读与居里夫人有关的文章。如果,对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可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熟读文本。因此,在对本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大胆放手,多形式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年法国一个幽暗的破木棚里,被提炼的0.1克镭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在黑暗中跳跃着,像是夜晚的一只萤火虫。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她,就是居里夫人!“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之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爱因斯坦如是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去见证居里夫人那艰难探索科学的过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艾夫·居里: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艾夫·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三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故事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3.知识链接

(1)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2)关于《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夫·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4.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生动。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炽热(chì)镭(léi)猝至(cù)冻僵(jiāng)窒息(zhì)钋(pō)

吹嘘(xū)荧光(yíng)轮廓(kuò)踱(duó)沥青(lì)骤雨(zhòu)

2.释义

筋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颜,面容。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诘责:责问。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整体感知,贯通全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叙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答案示例:一是指玛丽和比埃尔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色彩;二是指玛丽和比埃尔夫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贵品质和美丽的人格魅力;三是指在居里夫人眼中,他们夫妇二人的工作是美丽的。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案示例: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1)描写居里夫妇居住的棚屋的残破简陋,突出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2)描写居里夫妇提炼过程的艰辛困难,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和坚定的信念。(3)描写居里夫妇观看镭的美丽的颜色的情景,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4.根据第3题来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段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总写玛丽的工作环境及她的快乐。

第二部分(2—24):通过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实验过程,展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执着探究的实验精神。

第三部分(25):突出“镭”的发现有重大意义。

5.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会想:居里夫人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探讨一番,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本文为何要具体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恶劣?

答案示例: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居里夫妇还能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他们具有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

2.第5、6段引述居里夫人的话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这两个自然段引述了居里夫人的话,主要表现了居里夫妇在困难、艰苦的环境下的“英勇”和“快乐”,以此来印证居里夫妇的科研精神,更有说服力和现实感。

3.本文在叙写过程中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举例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第2段描写棚顶的简陋,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真实地再现了工作室夏天热得像温室,冬天冷得把人冻僵,雨天屋漏的恶劣环境,反映了玛丽和比埃尔的工作环境极其糟糕,但他们对工作实验不受影响,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第22~24段描写玛丽和比埃尔欣赏镭,运用了细节描写,体现了他们在经历了四年后成功提炼出镭的欣喜和对镭的珍爱之情。

4.从文中看,居里夫人为科学而顽强研究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示例:(1)为提炼纯净的钋和镭,在四年中进行了科学史上最艰难的拼搏。(2)坚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究。实验条件极其简陋:实验室是一间漏雨的棚屋,实验工作很艰辛:居里夫人是学者,是专业工作者,是技师,也是苦力。(3)实验成功后的晚上,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回到棚屋。他们热爱自己提炼出的纯净镭,把它当成“宝贝”。

5.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示例: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三、小组合作,感知人物

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四、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请认真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结合本文所学谈谈你觉得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光辉的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

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

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坚持并完成它。

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的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

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附: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谦虚的,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之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篇演讲是年11月为悼念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而作。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最后以居里一家日常生活中一个短暂而悠闲的夜晚作为结尾,使读者在温馨与平淡的氛围中体会居里夫妇艰辛之后的巨大成功。字里行间体现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顽强研究、贫贱不移的个性和精神。

六、课文总结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坚韧、乐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时刻引领着我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七、作业布置:

写一段自我介绍。

要求: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字左右。

提示:

(1)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写清楚自己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等基本信息。

(2)选取自己生活经历中的重要事情,注意记录言行方面的细节。

(3)写完后与同学交流,并请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设置目的:检测学生对传记文体知识的了解情况,培养学生拓展延伸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记,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及体会到传记真实、生动的特点。本文的真实性体现在文中大量引用了居里夫人日记中的文字,让传记对象自己站出来说话,这种真实的感染力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这种引用的文章没用了,代之以生动的描写、叙述和抒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本文的生动性,必须聚焦文本的语言形式。这篇传记的题目是“美丽的颜色”,那么引导学生体会“美丽的颜色”的含义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同学读过之后就能说出其表层含义是指镭的颜色,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能说出它的深层含义。即使这样,学生也仅仅是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对于语文学习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言:“语文教学既然本质上就是语言教育,那么我上课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文本的?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还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和品味?”于是,我从文题切入,首先品读20——26自然段。同学们很自然地能体会到“美丽的颜色”的浅层含义是指“镭的颜色”。此外,本部分集中体现了这篇传记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

其次品读1-19自然段,因为这部分集中体现了居里夫妇的人格光辉。那么要让学生体会到“美丽的颜色”的深层含义是指“居里夫妇美好的人格”,我就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富有表现力词句。而且这部分的语言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又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我的信念》《居里夫人传》,由课本走向名著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痴迷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品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