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活着》: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就如福贵在《活着》这本书里,最触动我的是家珍对福贵的爱,她心疼他,全心全意地爱他,福贵失去一切后他们一直互相守护。人活着一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可是倘若有或者曾经有一个那么爱自己的人面对这些磨难也会多一点勇气吧。福贵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无论经历了多么悲惨的事从来都是选择活着,从来都是就这样过着等着这一生的结束,像作者说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接受着所有的磨难,肩扛着所有的责任,尽全力地活着。活着就是活着,从生到死,去经历、感受,有幸福有苦难,既然得到了这条命,就活到等它自然失去的那一天。其次,福贵是个普通人,在文中他一次次的没在意,一次次的发脾气,就和大多数人一样。福贵是普通的,他就像一株没有思想的野草,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反思自己,总是掉眼泪总是哭,但就是这样最简单最质朴的野草。其生命力也最为顽强。我真是不知道家珍为什么会嫁给他,难道当初就是因为他有钱?也可能是哪个年代的女性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后来我也慢慢的理解了,在很多穷苦人的生活里,他们每天想着的是如何结局明天的生活,而无暇顾及生活本身富有深度的问题。还有这个问题也不是本书的重点,所以作者就自然而然的忽略了。见识越大失望越大,没有见识就会把眼前的苦难看做理所当然,只是默默的承受,不会去反思苦难为何会发生以及如何规避。福贵活得迟钝又愚蠢,他对死亡本身是畏惧的。即使天塌下来,他也不会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宁可承担自己从贵族阶级一落千丈的残酷现实,宁可忍受村人邻居对他的冷嘲热讽,也要选择苟延残喘得活下去。这样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贪生怕死的小农阶级如出一辙。所以福贵这个人物本身不好定义,他是贵族阶级的代表还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很难说,余华在描绘生命的残酷性的同时也着力在刻画人物的复杂性,福贵这个阔少爷体现出小农阶级的畏缩正是余华刻意而为之。文章结尾处罕见的细致刻画了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好似一场戏落幕,福贵也消隐在这个浪漫的黄昏里。他或许今晚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明日依然早起耕作。他过着糊涂而又凄苦的一生,而这正是活着的意义。最后,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就如福贵。我想大多数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我发现我随处可见很多人做着简单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其收入来源就是单纯的耗时间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学习,这样的人生命力也最顽强,就像野草。而少部分为了其他原因而活着的人,可能生活很精彩,但是容易遭遇意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