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人物志 >> 人物志名言 >> 茶经源缘起

茶经源缘起

缘起

因一本残缺的《茶经》而流芳百世,这恐怕是陆羽所意想不到的。

如今存世的《茶经》,其实只能算是陆羽的部分观点,或者说是他研究茶文化而得出的一些结论,比如,“叶紫上,叶卷上”等。

但是,这些论断的原因为何?

为什么茶是阳崖阴林的好?

为什么阴山坡谷结瘕疾?

又比如,《茶之出》中的对各茶区等级的判定,为什么湖州为上等茶区?

而风景秀丽、烂石成堆、上应轸星的衡山茶区却是下等?

包括现在十大名茶的产区,如杭州西湖龙井产区、安吉白茶的产区安吉、太平猴魁产区黄山太平县、碧螺春产区洞庭山等,在《茶经》中几乎全是下等,这又是为什么呢?

细究起来,现存的《茶经》有以下不足:

01缺少对“茶、器、水和茶山”等做出“好坏”判断的基础信息;02缺少论断背后的“理”及逻辑推理过程;03缺少简单实用却又一目了然的口诀;04缺少了对前人或其他制茶和泡茶法的论述;05缺少完整的“以茶入道”的知识体系。

所以,后人读《茶经》容易产生迷惑,陆羽是依据什么做出的论断?难道各个州各个县志的阴山坡谷的茶,他全部自己品鉴过?显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中他是做不到的。而且,即便他全品鉴过,只靠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值得相信吗?

流行者气,对待者数,主宰者理,明理者象。

一本实用型的经典,不应该只有象而没有理和数的支撑。像这样仅仅抛出来观点,只会给后人留下一头雾水,这当然不会是陆羽的本意。

事实上,原本完整的《茶经》共有三卷,只是后来其中的部分内容佚失了。

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陆羽创作的经典又何止《茶经》一书?仅在他的自传中提及的经典就有《源解》三十卷、《君臣契》三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三卷,计八种共六十一卷著述。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基本都已经失传了。

其中,《源解》三十卷,论述的是阴阳家和齐物之道的一些源头理论。

所谓阴阳家,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阴阳家之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源解》中就涵盖有天象分星分野和历法民用的论述,还有部分内容记录在《顾渚山记》(《品第书》)中。这部分内容我将在后面的正文中稍加论述。

因此,陆羽实为唐朝中期的一名大阴阳家。当时,朝廷曾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常寺太祝,而陆羽皆婉辞圣命。太祝,官名,掌管祭祀,“处天人之际,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如果陆羽仅是一个研究茶叶的文人,怎么可能被授予这样的职位呢?

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陆羽为茶所累》文中曾这样论说:“人不可偏有所好,往往为所嗜好掩其他长。如陆鸿渐本唐之文人达士,特以好茶,人止称其能品泉别茶尔。”在他看来,陆羽反而是为茶所累,因好茶之名,而掩盖了他的众多才能。

所以,《茶经》三卷只是陆羽著作中的一小部分,陆羽因这残存的《茶经》成了后人称道的茶圣茶神,其实也是一个偶然。

然而,前文提过,即便是已然称圣的《茶经》,如今存留的也是不完整的,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最多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一定要去探寻那些已经遗失的部分,去追问陆羽论断背后的“为什么”。

我是一名茶文化爱好者,陆羽《茶经》残缺之憾一直令我如鲠在喉。我于年前后接触了邵康节的易学,在读到他文中“‘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这段文字时,被深深触动。

于是本人在年做了个艰难的决定:亦学先贤“友于古,及四方”,走遍国内名山大川、洞天福地,探访陆羽的足迹,追溯他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藏。

我制定了三条路线:

01

一是根据陆羽《茶经》记载的茶区和陆羽足迹遗址,逐一去寻访,比如,竟陵龙盖寺、天门山陆子读书处、湖州妙喜寺、三癸亭、顾渚山陆龟蒙茶园、金沙泉、大唐贡茶院遗址等等;

02

二是根据唐时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和杜光庭的《名山洞天福地记》,行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03

三是行走少年邵子游学路及他老年所居遗址,比如,西翠华、钟吕坪、鹤林寺遗址、金盖山古梅花庙、洛阳安乐窝、苏门山闭关处、皇极阁遗址、长生洞……

耗时十几年、耗资百万计,我终于把这心愿完成了十之八九。

志同道合而为友,古人诚不我欺哉。友与古,就是与古人立同一志,追寻古人的修行之道,屏气凝神、心执一念,感而遂通。经年累月的探寻之旅终于使我得以一窥《茶经》的全貌,既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疑惑,也对于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然而,知易行难,虽然实践了一些古人修行之法和境界体悟,还有更多境界等着我们去践行。在此,我记录下这一路行程中的所感所知,与同行者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