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可受的三世人生
——聊斋夜话之八十四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因果轮回的佛教故事:传说唐朝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
《汪可受》讲述了汪可受的三世:一世为秀才,二世为骡,三世降生农家被杀,乃生汪秀才家。汪可受先是因怕暴露实情惹祸,便装作哑巴,后来代父作文,显露出惊人才华,从此一帆风顺,“少年成进士,官至大同巡抚”。
(于受万画,摘自《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
汪可受确有其人。他字以虚,号静峰,湖广黄梅县(今属湖北省)人。明嘉靖三十八年()生,明万历七年()中举人,次年即成进士,初授浙江金华知县,累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四十七年()九月因病归养,明泰昌元年()冬病逝。黄梅县至今还流传着汪可受的大量传说,如《投胎转世》《门栓哑》等,其基本内容不仅与《聊斋志异》相同,而且更加丰富、生动、离奇。
汪氏家族在明朝颇有影响,是黄梅县知名的文人世家之一。伯父汪美(号勉斋)、父亲汪勋(号逸斋)昆仲孝友,相继入邑庠,叔父汪灼(字竹庵)中年潜心禅学。父汪勋因可受贵封参政,迎其兄弟于乐志亭,年皆六七十余,更相唱和,均留有不少诗词佳作传世。汪可受次子道春,字体元,克承父志,崇祯初由荫生任北太常寺丞,迁南户部主事,以功升广西思恩府知府。
据《黄梅县志·人物志·宦绩》记载:“汪可受,字以虚,号静峰,万历己卯举人,庚辰进士。初授浙江金华令,升礼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补江西吉安府知府,升山西提学副使,调江西右参政,补山东霸州兵备道,升按察使,转陕西右布政使,擢顺天府尹,巡抚大同,升兵部左侍郎,丁父忧,服阕,起授前职,总督蓟辽、保定等处,经略御倭。己未,以病剧,固辞,奉旨回籍调理。庚申,以疾卒,诏赠兵部尚书。可受筮仕邑令至开府,几四十年,历有声施。出守吉州,建白鹭书院,著《道心亭说》《下车草》,与邹元标等共谈性命。督学山右,士风丕变。兵备霸州,特敕与总河李化龙一体行事,拮据四年。分辖陕右,助修关中书院,捐俸置膳田,与冯从吾等互相砥砺。巡抚大同,值卜失兔婚封未决,情形叵测,可受勉持款贡,悉费调停西边,宁谧再起。总制东边,拱护京陵。亲历崄巇,修饬堡台,奠维畿甸,忠劳如此而未蒙优叙。没后,子道春伏阙奏请恤典,情词恳款。礼部左侍郎马之麒等覆疏,奉旨赐予祭葬。妻胡氏附葬,荫一子。墓在茅栗山,其神道碑在柘林铺右。可受幼尝与其门人洪度授书黄连洲,号黄连居士。晚修静紫云峰,自号三槃居士。”
汪可受由知县升至兵部侍郎,所至各地重视教育,修建学校、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