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吴静摄影王毅
今年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加快建设“数字浙江”。
而根据杭州市“十四五”规划,杭州将构建一流数字生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去年12月15日,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数字化改革,城市管理者在顶层设计,企业也在运筹帷幄。今年初,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商中奥科技将总部搬迁到了智慧网谷,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区域进行布局。
对于数字化改革,企业有怎样的理解?又会有怎样的的探索?对于企业而言,“数智杭州”建设将带来哪些历史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对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沈贝伦。
01
与时代同频共振,坚守主业、不忘初心
拱墅区侯圣街99号,顺丰创新中心,是中奥科技的新址。
沿上塘路前行,转拱康路,30分钟车程就到了。这里是拱墅区规划建设的“智慧网谷小镇”,被誉为浙江版“中关村”。小镇以数字内容为主导产业,突出数字传媒、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三大核心内容,以科技金融为纽带,引入了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如新浪、、华为、联想、顺丰等,打造浙江省数字产业集聚小镇、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高地,中奥科技也是其中一员。
对于中奥科技,杭州人并不陌生。G20杭州峰会背后,就有这家企业的身影,其诞生就与重大活动安保密不可分。
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年,中奥科技正式成立。公司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运用领先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能力,助推数字政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十多年来,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台、智能中台、业务中台等产品誉满全国,并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商。
“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始终围绕大安全领域提供数据智能服务,我们从智慧公安、政法信息化拓展到了数字法治、数字政府、重大活动安保等领域,在数字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持续夯实数据治理的基础,聚焦顶层设计和数据智能,深化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的提档升级。”沈贝伦说。
比如,在服务数字法治时,我们聚焦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并外延出了金融安全、交通安全、社区安全等领域。因为大安全的业务面和要触及的社会面很广,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对国家、企业、民生、经济安全相关领域的理解,和满足社会治理数据融合共享的趋势,以此积累业务服务能力及技术支撑能力。目前,我们沉淀了一套以“数据+智能+业务”三大中台为核心能力支撑的完整架构体系,为数字法治、数字政府、重大活动安保等建设‘1+3+N工程’,即以1个以云、网、安全构成的基座,配合数据、业务、智能3个中台为脊梁,最终实现N个以一体化平台为载体的智能应用。”
“我们认为在新区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智能设备等数字产业氛围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也期待会在“浙江版中关村”发展的更好,未来我们的总部大楼也可能建在这里。”
说这话时,沈贝伦扬手指向窗外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02
早已完成“0到1”,杭州数改起点高
沈贝伦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话不多,但说到技术领域,便滔滔不绝。
对于数字化改革,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数字化改革,不管是浙江还是杭州,基础很好,起点很高,跨度要比别人大,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沈贝伦的这一说法,是有据可查的:
早在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并相继出台了《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年,杭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年,杭州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同时还大力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深化“互联网+制造”……
“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改革,两字之差,境界全然不同。转型是让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过程,而数字化改革则是颠覆性的,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的一个进阶、一个跨越。”
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年时,我记得有个部门叫信息办,牵头全市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钱都花在了采购硬件设备上,比如万的项目,70%是买硬件,30%是软件服务。”
而恰恰是这些硬件设备和单点系统的建设,为今天的数字化夯实了基础,“这些硬件设备沉淀了很多数据,只是尚未建立连接,没有挖掘出更多的价值,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现在讲数字化也是空谈。”
数字化改革不是突然间的飞跃,而是一个发展过程,硬件设备和单点系统的建设,就是一个“0到1”的过程。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没有急功近利,而是政策的一脉相承。十年前,大数据、云计算对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概念,现在早已耳熟能详。通过十年的发展,技术在一点一点迭代,杭州早已完成了这个‘从0到1’的过程。”
03
数字化改革,关键在于“顶层设计”
“你们还记得杭州的市民卡吗?其实市民卡在某种程度就是打通各个局委办数据壁垒的第一步,可以说市民卡是数字化的鼻祖。”
杭州市民卡项目,沈贝伦和中奥科技很多人都参与过。
沈贝伦说,当时要做到一张卡集成多种应用,如教育、医疗、消费、出行、金融等诸多业务,涵盖了衣食住行用,现在看起来市民卡的逻辑很简单,但当时领先全国。“那时候,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各部门的数据目录安全地打通?如何开放大数据?信息办就负责把整个数据汇总并完成清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数据治理,杭州在年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了,在全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在沈贝伦的眼里,从杭州市民卡到“最多跑一次”,再到“数字化改革”,其实就是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杭州各部门在协同机制上做了很多尝试。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杭州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数据的数字化,很少能看到纸质的数据了。”沈贝伦说,数据安全也需要重视,互联网跟政务网跟涉密网之间需要有一个边界,让他们之间能够流转。
数字化改革,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做得好不好,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未来数字体系,现在政府也愿意在顶层设计上投入更多,甚至会单独立项来做智库咨询。
当然,数字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数据和技术的支撑,赓续需要系统运转的机制保障。让城市更聪明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演练。
“数字化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某个部门就能推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协同,需要一个很严谨的方法论,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和发射火箭和放卫星一样,每一步都要非常严密。”沈贝伦说。
“我们从年数字浙江开始,一直与顶层设计同频共振。年率先推出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成为全国警务大数据引领者;年,深度支撑绍兴公安构建信息化合成作战系统,成为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者;年起,推动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小脑”“警务大脑”建设,成为城市大脑先行者;年,深度支撑数字法治、数字政府,促进云上公安、精密智控、公检法一体化协同办案、智慧安防小区等全面数字化。”
显然,沈贝伦的眼里,数字化改革和航空一样,很严谨。
04
数字化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根据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数字化改革要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
其中,“1”即一体化的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它作为智慧化平台的中枢,将支撑各个层次的应用创新;“5”即5个综合应用:党政机关综合智力治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2”即两个体系,也就是建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
在“1+5+2”工作体系中,企业能做什么?多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业都在思考,沈贝伦也在思考,最后他给出的回答是:做足“智”字文章。
翻译一下就是,围绕数据建设数据治理平台和数据智能平台,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让数据更智能。
“在一体化的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数据治理和数据智能,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两个中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和智能应用产品。”
在沈贝伦看来,在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数据流动起来,只有让数据清洗得更干净,才能产生更好的价值。比如,描述一个人的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址等维度,买车、购房、开卡、过户等,都能采集到这些信息,但可能会存在信息差异,这就需要数据治理。
当然,大数据也并非越大越好,数据量大也可能带来反向效应,比如会带来存储问题,会带来计算和分析压力,这也要求对数据进行治理。
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提升数据智能?这也是数字化改革中的“5”的题中之义。“党政机关综合智力治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这些都是数据的应用场景,每个场景的市场都很大,都是机会。”
在数字法治领域,中奥科技已有了很多的探索实践,基本上覆盖了公检法司系统,从公安立案开始到最后法院审判,整个数据链路进行打通,过程更流畅,数据可追溯。
沈贝伦以杭州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为例,详细解释了数据治理和数据智能在公安系统的应用。“警务操作系统从1.0到2.0,再到3.0,该系统涵盖了一个基础平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延伸出了企业纾困、数字反诈、重大活动安保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过后的企业纾困,补贴发放给谁?怎么发放?凭什么发放?发放多少?靠人去跑,工作量大,感染风险高,也根本跑不过来,数据智能成了最好的选择。“宁波的企业纾困是我们做的,所有纾困资金都是通过数据智能来实现的。”
而谈及企业未来,中奥科技也有自己的“小目标”,做强做深大安全领域,争做数据智能领导者。
眼下,中奥科技正在进行股改,并寄望冲刺IPO。
编辑
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