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物志之徐悲鸿七十余年后再一次地回望

徐悲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提到他,大家往往会想起他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或许还有他坎坷一生中的感情经历。虽然是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但是在那特殊的岁月里,徐悲鸿却和重庆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年11月,中央大学迁移到重庆,而为了能够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徐悲鸿也来到了重庆,并且在此与廖静文女士完婚,也是廖静文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由于在重庆的这一段时光,正好是全民抗战时期,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也激发了徐悲鸿在艺术上的创作。而徐悲鸿也对重庆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所述,他名字当中的“庆”字,就是指代了重庆。

重庆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梯度,让建筑变得错落有致。由于总是能够看到有人来回上下阶梯,依靠双肩跳水,徐悲鸿以此作为灵感,创作了著名的《巴人汲水图》。这副画长2.95米,宽0.米,是最能展现重庆特色的作品,同时也是徐悲鸿现实主义画作的高峰。

同样来自于徐庆平的讲述,在创作这幅《巴人汲水图》的时候,徐悲鸿并没有打任何的草稿,而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果然,创世奇作都是如此来之不易的。而事实上,徐悲鸿前后创作了两幅《巴人汲水图》,而其中一幅更是以1.71亿的拍卖价格刷新了纪录。

因为徐悲鸿在重庆之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徐悲鸿的画作当中自然也就会涉及到相应的内容。这幅《风雨鸡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原句出自于《诗经·郑风·风雨》,徐悲鸿正是要借助这“风雨鸡鸣”之意,让广大中华儿女能够意识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继而为民族解放运动不懈努力。通过画面的呈现,让它所蕴含的意义得到彰显。

而在抗战即将胜利之前,徐悲鸿也是欣喜万分,特别创作了这样一幅《会师东京》。在富士山之巅,群狮聚集在一起,将一切都踩在脚下。群狮以及富士山,这些画面元素组合在一起,其中的含义自然是非常明显了。

而要说到徐悲鸿最为人称道的,那必然就是他所绘制的骏马了。其中的《六骏图》和《奔马》可都是难得一见的。徐悲鸿的骏马,几乎都没有特意添加背景,而是依靠骏马本身的特色来展现其英姿。无论是单独的《奔马》,还是群奔的《六骏图》,马的姿态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静态的绘画也仿佛有了生命力一般。

虽然徐悲鸿一生都在不断进行艺术创作,但是在重庆的这些年,却是徐悲鸿艺术生命最为旺盛的一段时期。徐悲鸿此前已经遇到了太多的苦难,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他都已经饱经沧桑。最终,在重庆遇到了廖静文,这是徐悲鸿的第三任妻子,也是她让徐悲鸿找回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天伦之乐。

年1月,徐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结婚,郭沫若与沈钧儒证婚。只可惜,徐悲鸿于年与世长辞,留下廖静文与子女相依为命。但是,能够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