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著名收藏家,也是“自得堂”堂主,她是收藏界作家,同时也是几家文化公司的创始人。
宛若收藏界的一股清流,她在男性扎堆的氛围中注入了女性特有的魅力。
作为收藏界难得一见的女藏家,她以女性视角,细腻地感受着每一件器物历经千年所沉淀下的历史气息。
恍惚间,那些器物似乎向她诉说着遥远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愈久弥香。
本期易悦人物志嘉宾——著名收藏家冯玮瑜。
冯玮瑜
收藏理财燃灯人
著名收藏家
融熙文化和玮瑜文化公司创始人
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
雅昌艺术网专栏作家
畅销书《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藏富密码》作者
藏品展览:北京“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
中国陶瓷博物馆“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
广东省博物馆“自得堂藏陶展”
-岭南文化下的“西关小姐”-
广州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东关少爷,西关小姐。”其实,这是对广州传统生活的区域性划分。
而冯玮瑜自幼在西关长大,是名副其实的“西关小姐”。
在西关,岭南传统文化氛围尤其浓烈。街边簇拥着各式广州传统的岭南风格建筑:骑楼、十三行、八和会馆、平安大剧院等等。
这些富有岭南特色的地域文化,给儿时的她留下某种无法取代的记忆。
那时,冯玮瑜的家庭虽不是很富裕,但却保留着一份独有的文人气息。
桌上的石湾陶、墙上的字画、柜子上的花瓶瓷器等等,一些富有人文情怀的摆设渗透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物件所形成的整个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得感染着冯玮瑜,并在她骨子里留下了属于传统文化的烙印。
-涉足房地产-
在冯玮瑜的学生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也没有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她的业余生活显得简单而朴实。
“我那时喜欢看书,写文字。当时也从来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收藏家,只是希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在现实中,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可遇不可求。
冯玮瑜在毕业后进入了房地产开发领域。
那是一个商业气息很浓厚的行业,她见证并经历了整个地产的黄金周期。
“之前,我并没有想去从事这个行业,但是我很有幸进入了这个行业,获得了经济上的收获。”
她从一个财务晋升到集团高管,从看地、投资开发,直到最后插上红旗,让她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及过程了如指掌。
最后,她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房地产代理公司。
收获总与努力同行,冯玮瑜正是一个任何事情都追求做到极致的人。一浪接一浪的地产高潮与拼搏向前的无畏精神一相遇,便产生出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回馈。
直到她结婚怀孕后,地产事业才告一段落,她选择全资退出公司并尽情享受妈妈这一新的人生角色。
-回到初心,潜心收藏-
或许,冯玮瑜天生就与那些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
不论是幼年时的家庭氛围,还是长大后自己组织的新家庭。那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始终萦绕在她的四周。
几年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迅速升温。之前几千元买到的一对花瓶,转眼间身价就过了百万。
商业嗅觉灵敏的冯玮瑜,马上就意识到属于文物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其实,收藏本来就是我的一大爱好,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按着之前的轨迹,收藏方向定于明清官窑。”
她接着说道:
“在顺着收藏方向的同时,我也融入了自己喜爱的元素。比如,我尤其喜欢单色釉,所以我在单色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写了一本有关这方面的书。”
另外,她还沿着从小就形成的喜好脉络,收集了许多岭南名师的书画和石湾陶。
“收藏器物和金额之间并没有很大关系,从审美来说,不一定贵的器物美学价值就一定比便宜的高。有些器物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产生过许多故事,那么我同样会深爱。”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冯玮瑜深爱着她的每一件藏品。然而,购买拍卖行的藏品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只需做举牌、竞价的动作。
“我每拍一件藏品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工作,因为作为收藏者,你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但是资金却是有限的,所以我必须做一些理性的规划去分配每年的资金。”
鉴于多年的商业习惯,冯玮瑜在每次拍卖之前,都会做两件事情。
第一,对即将拍卖的物件做一个研究规划。有时,甚至会去现场上手了解,然后对这个器物的品相和价格等做一个综合的评分,来决定是否购买。
第二,考究它的流传历史,流传对器物有很重要的背书,包括它曾经被谁收藏过,在哪里入驻等等历史。
她表示,虽然每一件器物在拍卖之前,已经进行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最终却未必能得到它。
即使在得到它之后,他们还会做进一步研究,继续去挖掘它更深层次的故事。然后去做一些学术或是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而在这过程中也会产出很多研究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开幕式上组委会秘书长冯玮瑜发言
-收藏理财的燃灯人-
在学术研究之外,冯玮瑜还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收藏理财。
她希望把收藏理财的文化观念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去传播给大众。
为此,她用藏家的态度,精心打磨出书——《藏富密码》。
她首次提出“收藏理财”的概念。
她认为,收藏其实是继股票、不动产之外的又一种高增长潜力的理财途径,也是个人、家庭以及企业财富增值的有效手段。
这本书将一些专业知识体系有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彻底贯通了艺术品“鉴赏、收藏、投资”的财富链条。
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冯玮瑜也不遗余力。
除了参与多个公益讲堂和公众媒体栏目,身体力行地进行授课讲学,她还录制了公开讲堂,《雅昌大讲堂》、《嘉德讲堂》等。
其作客的珠江经济台FM97.4《藏家话收藏》和深圳电台FM89.8《文化星空》栏目,也保持着超高的收听率。
去年,她出版的新书《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也引起了一众收藏爱好者的热烈反响。
在书中,冯玮瑜讲述了她与10件珍稀藏品的结缘故事,也向广大读者首度披露了她在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全球顶级拍卖现场的经历。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冯玮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格外珍惜当下的生活,我特别喜欢一句话:花开刹那,器纳千年。‘花开刹那’就像我们短暂的人生,对比我所收藏的这些器物来说显得尤为短暂。而瓷器从高峰走到现在,早已跨越千年,所以‘器纳千年’。”
冯玮瑜认为,并不是她在收藏这些器物,而是他们在互相成全。
她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意境中,珍惜着收藏过程中的每个当下,与器物延续着属于他们的缘分......
冯玮瑜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个人提名奖”,长期从事向公众推广传统文化工作。
年10月,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邀请,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
年12月至今,冯玮瑜在“雅昌艺术网”等网站、报纸和杂志开设专栏,撰写关于收藏文化的文章,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年9月,与中国嘉德合作在北京举办石湾陶塑“自得堂藏陶—原作掇英”专题展览及讲座。
▲大型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江苏卫视联合同步首播。其中包含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和江苏卫视对冯玮瑜进行跟踪拍摄的一段真实纪录,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冯玮瑜应中国嘉德邀请,在北京举办“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和讲座。
▲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该馆首个石湾陶塑个人收藏展:“自得堂藏陶”,出版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展览系列丛书《自得堂藏陶》。
采访编辑
蒋洁琼
图片资料
嘉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