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最吸引观众就是其中热血澎湃的英雄故事。“‘英雄’象征着弗洛伊德的‘自我’——自我对身份及自身整体性的探求。英雄的戏剧功能主要在于成长、提供认同对象和推动情节前进。”水浒传》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叙事经历了从热血的英雄传奇到解构搞笑英雄,再到重述英雄故事的三个阶段。
一、热血的英雄传奇。
影视作品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水浒英雄谱系,主要以林冲、武松、鲁智深、晁盖、宋江等人为主。这类故事主要以大陆拍摄的《水浒传》系列电视剧(,)与香港邵氏电影《水浒传》()、《快活林》()、《荡寇志》()、《武松》()为代表。作品着重表现了个体英雄的成长历程与梁山聚义之后的故事,英雄聚义的慷慨激昂与后期征讨方腊的苍凉悲壮形成了鲜明对照,令观众唏嘘不已。
二、解构搞笑英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以平庸化、碎片化来结束英雄崇拜以及由英雄崇拜所导致的威权统治,还原分享的、平等的起点,获得大众的狂欢。”一些影视作品试图颠覆既定的文化秩序,在打破权威崇拜的同时让观众获得一种宣泄的快感,如《水浒笑传》()、《水浒笑传之林冲打鸭》()、《水浒笑传之黑店寻宝》()。
在这些搞笑电影中,武大郎不再是窝囊委屈的小人物,而是颇有心计的小老板,而武松则跌下神坛,变得胆小无能,所谓打死老虎的英雄壮举只是一场误会而已。微电影《水浒英雄武松传》()延续了这一风格,武松成为一个嗜酒如命、喜欢吹牛的小人物,高亢的背景音乐与武松猥琐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照,英雄形象的颠覆与亵渎令人大跌眼镜。
三、英雄故事的重述。
在大众狂欢时代,颠覆经典成为一种时尚,亵渎英雄只能让人畅快一时,长期下去会造成受众的道德迷失,失去文化自信。一些作品开始重新讲述水浒英雄故事,为原来快意恩仇的侠义江湖增添几分人性温暖,英雄形象走向平民化。
网络电影《智深传》中增加了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偷张灵儿的女性形象,鲁智深与张灵儿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鲁智深还与张灵儿照顾的几个孤儿一起玩蹴鞠,这些细节让鲁智深的形象在粗犷豪放中增添了几分细腻温柔。由于早期水浒英雄故事影响深远,网络电影很难突破前期的巅峰,加上制作粗糙,经费不足,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