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3天歼敌一万七,还得是“白袍小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年拍摄的电影
一、
谈判无计挑战端,坦克劈入文登川。
以劣胜优破甲阵,智勇将士震敌寒。
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进行。
之后,美军利用谈判时间发动攻击,目的是越过 ,欲用实力让中朝作出让步。
这就是“秋季攻势”。
这个投机取巧的“秋季攻势”,是范佛里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在 的实力面前,中朝军队将不堪一击。
年轻时的范佛里特——西点军校毕业的狠人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中,美军却产生了一个想法:宁愿与 战斗,也不愿遇到人民军。
他们认为人民军有守土心态,士兵宁愿战死也寸土不让!
但人民军是初一, 是十五。
总之,就是要弄你。
年,东线朝鲜人民军在美军的“秋季攻势下”节节败退,向 告急,杨成武的第20兵团奉命接防。
既然美军都不愿遇到人民军,为何人民军还会败阵的如此之快?
这就得赖范佛里特“不讲武德”了。
在“秋季攻势”中,范佛里特的战术属于是最烧钱的,他没有 的自豪,也没有李奇微的稳重,但他疯狂啊。
他一上场就提出“火力制胜论”,意思是:用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区域性的密集轰炸,达到直接摧毁敌人的目的,这 是毁灭性的打击。
例如,攻击高地时,9天发射炮弹36万发;进攻马良山时,一天发射炮弹3万发;对 2个连的阵地(仅有3.7平方公里),倾泻炮弹余万发,炸弹多枚。
据统计,其火力密度,远超二战期间 水准。
这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一个打炮把自己打出名的 狠人。
别说人民军顶不住,就连杜鲁门也得喊娘。
跟狠人对招,没有规律可寻,杨成武的20兵团,还没来得及接防,美军就开始攻击。
其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面对每一个 连或者排的防御阵地,美军都会用飞机反复轰炸,每天要发射炮弹1-3万发。
随后再采取“坦克劈入战”进行补刀。
“坦克劈入战”这种战术,是美国针对 装备落后,采取的降维打击。
就是每次攻击,用20-40辆坦克组成一个装甲集群,用飞机和步兵、工兵作掩护,一边用阵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炮密集轰炸,一边沿着公路快速突进,迂回的歼灭中朝士兵, 让步兵占领攻下的阵地。
美军这种战术一出, 是火力天花板。
面对毁灭性的攻击,20兵团接替人民军的防务并不乐观。
在文登川一带,美军的攻击尤其凶猛。
美军为何会迫不及待地强攻文登川?
二、
文登川是朝鲜中部金城以东的地区,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因为两侧都是延绵不绝的山岭,而末杨公路又是从这个山谷通过,所以这一地区的制高点均被中朝军队控制。
这些制高点直接卡住美军北上的咽喉,如果美军要突破东线防守,首当其冲的就是文登川。
所以杨成武直言:文登川势必会有一场恶战。
正如杨成武所言,美军也意识到文登川的重要性,如果用大量坦克切入文登川,控制这一地区,便可直通 后方。
也就是说,这场仗,无论怎么打,假设美军一定要开一道口子,那文登川便是 的选择。
当时 线有6个军,由西向东分别是64,47,42,26,67,78。
其中西线的4个军遭到美军的攻击,自打一开始,范佛里特的攻击并不是东线文登川一带,而是西线的临津江东至铁原以西的一线阵地。
如果西线被攻破,那涟川至铁原一带的交通干线则可以畅通无阻,不仅如此,还可以威胁开城,一箭双雕。
想法虽好,可在 的坚守下,美联军以伤亡余人的代价,仅仅推进了不到七八里地。
所以,气急败坏的范佛里特,将所有怒气撒到了东线阵地。
年10月7日,美军派4个师,辆坦克,向文登里、金城发起攻击。
面对这种级别的“坦克劈入战”,一开始,确实让 吃尽苦头。
还好杨成武命令部队提前接防文登川,不然人民军就真要覆灭了。
当68军抵达文登川时,朝鲜人民军立刻将仅有的水资源给了 ,而 也拿出从家里带去的烟叶,大家一起抽着烟,商量如何对付敌人。
10日,68军接防正式完毕,人民军也说 打仗猛,就连接防期间都还能歼灭美联军余人,摧毁坦克4辆。
对于文登川地区,杨成武的20兵团,一直都是严阵以待的,因为杨成武先前便指出:注意防止敌军坦克群进攻,不能有侥幸心理,如果敌人在这条防线打开一个缺口,那整个东线战场的形势就会被逆转。
对于此,杨成武一开始并没有好的对策,只是吩咐陈坊仁军长,提前设置反坦克区,加强工事的构筑,交通壕之间一定要互通。
最重要的一点是坦克要打,坦克后面的步兵、工兵更要打。
事实上,在没有对“坦克劈入战”更好的战术前, 一直致力于打步兵,因为坦克只是负责开路,步兵跟不上也白瞎,因为抢占的阵地没人守。
所以有时候就算坦克冲进来,没了步兵的支持,也不得不退回去。
11日,在68军接防后的第二天,美军用两个连的兵力,在10辆坦克的掩护下,进攻了文登川的前沿阵地,然而连续7次进攻皆被 团的二连击退。
后美军调来12架飞机以及大量火炮,依旧是以坦克为主,沿着文登川公路,欲切入 阵地,情况十分危急。
杨成武下令动用反坦克突击分队,在团长的指挥下,击毁坦克一辆,击伤14辆,其余的敌军见状,连忙撤回。
杨成武知道,这次进攻,其实就是试探性进攻,暴风雨夜的前夕。
敌人一撤退,杨成武立即下令:抢修工事,还有文登川的交通沟。
随后展开作战会议,出了一个让美军胆寒的计策。
三、
杨成武首先提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
有人说反坦克火器发射距离远,每次都打不中,导致美军坦克如入无人之境,直扑 纵深的榴弹炮阵地。
杨成武也在这次会议上做出总结,并出了一个具体的计策,让 炮兵把榴弹炮直瞄平射;另外构筑火力交叉的反坦克阵地;再根据现有的武器,进行科学配置,组成三层火力网。
如此,便可击退敌军坦克。
这个战术在之后的表现是相当霸气给力,在战斗中屡屡击毁坦克,尤其是榴弹炮直瞄平射,大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闸止阵地”,类似植物大战僵尸中的炸弹,是 一道闸门,用大口径火炮平射。
如果不是这一招太猛,文登川很可能就被攻破了。
文登川之战曾有这样的描述:“这是美军最接近胜利的一次”、“美军坦克跑得太快,追不上也瞄不准”。
但是杨成武的计策,让美军到手的胜利被 给打破。
正如杨成武预料的一样,美军果然是试探性进攻,好在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因为美军第二次发起攻击,便疯狂地对准文登川公路两岸的工事实施破坏。
12日这天,美军出动了78辆坦克,后又让16架飞机轮番轰炸,炮兵也对该区域实施毁灭性打击。
战斗至下午5点,美军在 的反击下,丢枪弃坦,但依旧不死心,让炮兵连续发射了多发炮弹,长达一小时,主要是摧毁工事。
美军黔驴技穷,“坦克劈入战”初入文登川便夭折,在之后的几日,他们这种战术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跟冷枪冷炮运动一样, 越打越有劲,例如战士胡连,一开始怎么都打不中,后来用无后坐力炮7发4中,被评为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还有李凤全、宋金顺等人,用手雷和爆破筒也能击毁坦克。
当时他们就将经验分享出来:反坦克人数不能太多,3-5个人一组,不要怕坦克接近自己,越近越好打。反坦克武器中,无后坐力炮最牛,还要带足够多的穿甲弹,每门炮至少要有30-60发,修筑好工事,形成交叉火力。被击中的坦克,要迅速用手雷炸毁,防止敌人将其带回。
美军引以为傲的“坦克劈入战”折戟在文登川,在后几日的攻击中效果甚微。
尤其是在与67军的阵地战中,其3天便伤亡1.7万,这是极其罕见的。
四、
当时的67军只有5个反坦克炮连,主要的武器是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以及反坦克手雷、地雷等。
因为人民军之前修的工事都已经被摧毁,67军也只能边打边修,白天遭到的火力太猛,阵地被抢占,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抢回来,就这样,阵地几次易手,反复夺回。
到了13日,朝鲜中线金城地区遭受的攻击之大,难以想象,美第九军用一百余架飞机,先进行火力覆盖,仅仅这一天,便将10多万发炮弹倾泻到67军阵地。
因为美联军的“坦克劈入战”有工兵参与作战,所以 布设的雷区大多被排除,可想而知,当天的 阵地纷纷被美联军夺去,然而敌人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67军按照杨成武的指示,针对性地破解美军的“坦克劈入战”,让美军的坦克寸步难行,当天便歼敌余人。
14日,美联军继续用大量坦克切入我军阵地,67军师以及师的大部分阵地被夺,伤亡两千余人,而美军伤亡余人。
因为战斗太过惨烈,杨成武将67军二线的预备队师开始投入到了战场,用68军的一个师去做预备队。
15日,美联军直接动用近百辆坦克,疯狂夺取 阵地,但这一天付出的代价更大,伤亡余人。
从10月13日到15日,67军顶住了美军攻势,歼敌1.7万余人,仅被美军强行推进了4里地。
美军引以为傲的坦克劈入战,一下便黯淡无光了。
这次歼敌之多,竟成了日歼美军的 记录,就连《人民日报》也报道了这一则消息,题目很醒目:《我军三天歼敌一万七千》。
美联军伤亡虽然重,但攻势并没有减弱。
杨成武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美军伤亡这么重!为何攻势还这么猛?”
只能说范佛里特不死心,在 优势的前提下,被 打成这样,不发疯都不可能。
可能是因为烧了好多钱,又没有战果,范佛里特年就退休了。
不得不说,杨成武采取的战术确实霸道,为何这样说?因为在之后的战斗中,20兵团写了一份作战报告。
五、
这事发生在10月16日-19日,美联军先后使用4个营的兵力,40架飞机和大量火炮、坦克,对.2高地发起进攻,结果被团一连用野榴炮和迫击炮给打退,就一个连,与敌人激战了四天四夜,击退敌军数十次冲锋,最终全连壮烈牺牲。
这份报告送到“志司”手里,当即便被转发。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足以证明美军以往的“逐步推进”的战术不好使了,尤其是坦克集群,他们都不敢派大量坦克出动,毕竟有去无回,谁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有一回,美军一辆坦克被击中,他们为了将这辆坦克拖回,派了4辆坦克前来,结果这4辆坦克全部被报销。
都这样了,美军对文登川还是贼心不死,在11月4日,美7师接防了美2师,他们不信 这么强,可能还顺带吐槽了下队友:你个垃圾。
就这样,美7师带着27辆坦克向文登川发起进攻,结果被我军击毁5辆,其余坦克见状,撒丫子就跑,有的坦克直接开沟里了都。
这一仗,历时近一个月, 从此不再担心“坦克劈入战”,因为他们在杨成武的一套战术下,早已总结出了经验,山野炮直瞄平射,构筑袋装反坦克阵地,各种火器远近结合,直接给美军打怕了。
随着美军“坦克劈入战”的破灭, 再一次将美联军打回到谈判桌。
这次反坦克战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也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一是杨成武善用地形,依靠各个连排阵地歼灭敌军。坦克火力强大,机动力、防护力也很强,况且还是坦克集群, 想要获胜,必须利用地形。文登川谷两侧沟壑交错、坡陡,还有利于构筑大纵深、多交叉的反坦克阵地。
二是靠仅有的武器取胜,杨成武按照由远及近,行成野炮尽量远打,山炮中间打,无后坐力炮近前打,这三层火力网,一步步摧毁敌人的坦克。为了防止漏网之鱼,在每一层火力打击地带,设有多个反坦克小组,每个小组战士携带地雷、爆破筒等,密切配合,这一战术是至关重要的,就算数百辆坦克一起进攻,也很难冲破这三层火力网。
这种反坦克经验,即使在未来的战争中,也有很大用途,科学配置火力,是必须要做到的。
三是机动的指挥方式,强将手下无弱兵,杨成武只是制定计策和战术,一线战场指挥员也很关键,团能取得如此 的成绩,与团长的指挥有很大关系。
指挥得当, 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即使后勤运输被美军破坏,依旧散发着顽强的作战风格,人在阵地在,这就是他们的斗志。
文登川一战,直接给范佛里特整不会了,他都开始质疑自己的“火力制胜论”。
不得不说“浑身是胆”的杨成武就是牛。
当年飞夺泸定桥,毛主席就说他是“赵子龙,浑身是胆”,在毛主席眼里,杨成武敢打敢拼,对革命忠诚。
就连李公仆在晋察冀根据题考察时, 次见到杨成武,便被他的气势所折服,称他是“白袍小将”。
“白袍小将”本是唐太宗对薛仁贵的美称,足以看出杨成武的强悍。
杨成武的第20兵团是后面入朝的,但67军在所有军中,是歼敌数量最多的。
毛主席也称,20兵团初到朝鲜,作为首次面对敌军如此大规模的坦克集群,还能打的如此漂亮,确实勇猛。
美军坦克配步兵的作战方式,就这样被打破,文登川留下的78辆坦克残骸,也成了美军心中的梦魇。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 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