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志文物志22日在兰首发

北京扁平疣医院地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538.html

1月22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持、历时两年多编撰完成的《甘肃省志·文物志》在兰州举行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来自省内相关高校和省直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甘肃省志-文物志》部分副主编出席了座谈会。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

《甘肃省志》首轮编纂工作于—年期间启动,

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迟至年《文物志》才正式启动首轮编纂工作,编纂主体也多有更替。

—年期间,由省文物局牵头展开《文物志》编纂工作,初步形成了志书的框架体例,积累了一些修志资料,后因故停顿。

—年期间,省文物局成立了《文物志》编委会及编辑部,再次组织开展了编纂工作,完成了部分初稿后,再度停顿。

年省文物局再一次启动了《文物志》编纂工作,

年1月,新一届《文物志》编委会和编辑部正式成立,编撰工作全面展开。

年6月6日上午,甘肃省政府副省长、省地方史志编委会主任何伟主持召开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会议,对《甘肃省志·文物志》等6部省志分卷志稿进行审议并通过终审。

甘肃省文物局长马玉萍在出版座谈暨首发式上表示,《甘肃省志·文物志》的出版,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存史作用。“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存史是地方志的基本功能。甘肃厚重的文物资源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全省文物事业的长足发展,为《甘肃省志·文物志》的编纂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志材、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甘肃省志·文物志》共收录不可移动文物8类处、可移动文物15类件(套),照片幅及大量图表,涵盖了史前遗址遗物、历史文物、近现代史迹及实物,较为完整地诠释了陇原大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厚重底蕴。同时还系统回顾了自明洪武年间至年底多年来甘肃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人物,收录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存史功能。

同时,文物本身具有证经补史的重要作用,是甘肃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丝路文明的物化成果,也是基础性的地情资料,无论地方通志还是相关专业志的编纂,其基本史实都离不开文物和文献的支持与印证。

《甘肃省志·文物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省志的缺环,而且以权威准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物资料,在省志各行业志书中既有突出特色又有独特价值,对于全省地方志编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座谈会专家发言:

中国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刘铁巍:

修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中国历朝历代都编纂地方志的先例,史志可以帮助后人发掘历史智慧。《甘肃省志·文物志》的出版发行,在文物出版事业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不仅填补了甘肃省志的空白,也为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凭证和依据。全书体量庞大,容纳了大量史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基础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

这本书的出版,对甘肃乃至全国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与很多文物单项类史志类书籍相比,要详细和权威很多。《文物志》的出版,对我们目前正在编写的《兰州通史》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个人认为,《甘肃省志·文物志》的出版,会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辉:

《文物志》内容非常详实,它的顺利出版,对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

我们从10多年前就启动了《文物志》的编写工作,到今天终于出版了,可以说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这得感谢新一届的文物局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整个编写过程很辛苦,所有参与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都是值得的。甘肃的考古工作接近年,年以来中外考古、文博界人士,为甘肃文博事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先人事业的基础之上,博物馆、考古工作都取得了大踏步的进步。这本书是对甘肃百年文博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和全面、系统的总结,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肯定有不少疏忽,所以我对今天各位专家对《文物志》的肯定表示感谢。

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

《甘肃省志·文物志》有四个特点:一时间跨度很长,编写难度大,需要查找的资料很多,花费了所有参与编写者的很多精力;二是内容比较全,文物所有6个类别都有涉猎。三是入志的条目很细,也很有价值,基本上有价值的都列入了。四科研的含量很高,对很多学术问题都进行了准确和客观的呈现。可以说,《文物志》的编写,也是对全省文物工作的一次大检查。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声良:

甘肃是文物大省,可以说国内外学术界都非常期待甘肃《文物志》的出版和发行。甘肃文物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我是研究石窟的,可以说石窟全国各地都有,但是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最长的洞窟就在甘肃。目前我省正在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将文物跟旅游融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旅游点如果没有文物,价值就会降低很多,有了文物点,游客就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艺术的享受。《文物志》里的人物志我个人觉得非常好,一代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他们守护着敦煌和全省各地的重要文物,很多都是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在用一生来坚守,为文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