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记得我是在第三排角落位置看完了《药神》,全场座无虚席,尾声时除了轻声啜泣就是撕开纸巾包装袋的声音。毫无疑问它完成了一个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完整,从任何维度来评价都拥有尚好的表现。恰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同类型主题在先,因此人们或多或少将两者进行比较。
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药神》的整个叙事逻辑和人物都是本土的。固然《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视听语言的表现更加成熟,并且是一次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再现,而《药神》则是借用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外壳来探讨法律法规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巨大分歧。这次在艺术评价体系之外的探讨,珍贵无比。
一起来回看影片中的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勇哥
前保健品店主后来成为盖世英雄的男主,最初没钱没地位,家庭生活、个人事业一团糟,印度神油店是他唯一的标签。而这种埋藏于主角身上的发迹线索,是非常巧妙的,它既联系到了神油、神药两种不同产品的同一出产地,又为所有人物的聚集提供了物理空间。
火锅这场戏写得好,从众人欢愉到分崩离析,每个人物都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退场。愤怒、错愕、惊慌、沉默,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只在一瞬间火山喷发,急转直下。
勇哥这一人物形象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在他因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却实现名利双收时,到达了第一个拐点,窝囊废转为成功人士;可是当他因为自己的收手间歇造成老吕和一众患者离世时又将他推入了第二个拐点,成功人士转为背信弃义者,这时影片所探讨的问题不仅局限于人物个体的善恶之举,而是上升到法律法规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巨大分歧。
并且这一分歧不仅存在于主角身上,也在男配警察身上得以延展。而这部分也是《药神》最为人称道的艺术良心所在。至于第三个拐点,相信也是最存有争议的,勇哥非但选择继续铤而走险,并且还贴钱干好事,赔钱又赔人,这违背了常人所能理解的高尚范围。
人物的形象倏而变得高大,煽情的场面接踵而至。很多观众表示这是狗尾续貂,但它实现了作为一部类型片“事事有落实,人人有交代,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基本原则,这是导演和审查机构之间的心照不宣。
老吕
王传君的表演是这部电影之中最喜欢的,脆弱又坚强。原本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一场病痛突然袭来,摧毁了他对于生活的全部期待。他是那种稍有些希望就能重振旗鼓,受不了绝望最终走向末路的普通人。他的身上有多少软弱就有多少坚强。他走向绝路前最后一眼望向在病床旁沉睡的妻儿,唯一能给他们留下的就是自己的“不再拖累”。也正是他的自杀,击中了男主的最后一根软肋。
黄毛
他最终还是没能回家,直到离开人世,家人都不知道他是何时走的,以何种方式走的。男主最后回到黄毛的出租屋,在残破的环境中那张崭新的车票显得格外突兀,它却再也等不到被使用的那天。生命很残酷的,只让你看见微光,却不会告诉你之后的长夜漫漫。
“他有什么错呢,他不过是想活下去。”男主的这一问,也让办案警官内心震颤。不苟言笑的黄毛,他没有被爱过,却爱着别人,他有少年意气,也有少年义气。他最终死在了争取活下去的路上。
神父
他的宗教身份因为源自异邦而显出的不合时宜很本土化。在一个宗教信仰自由,没有形成国民性宗教信仰的国度,一群急需精神寄托来拯救病体之躯的病患,是多么需要神父这样的存在。他至少让身患重病又穷困潦倒的人们在精神保持最后的相信,相信信仰是能拯救他们于水火的,相信生命是会有奇迹发生的。
而在未曾患病的男主眼中,教义则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和佛教术语混乱使用。如神父一般但虔诚的人通常欲望都很单纯,无非活下去而已。
单亲妈妈
她的职业身份是一名脱衣舞女郎,她的家庭身份是一名白血病患儿的单亲母亲。她是患病群体中最让人疼惜的一类家属代表,他们为患儿牺牲了所有,放弃了全部,甚至不惜交出自己的身体。她太清楚生活的残酷和男人的现实,这世上你试图留住一部分,就要牺牲一部分。她和男主看似心照不宣的一场激情戏终以男主的顿悟草草收场。
男主看见了患儿眼神中的沉默和厌恶,读到了自己应该不是第一个被带到这间屋子的男人,而这些男人们绝非善类,心底的罪恶感瞬间决堤。当男主狼狈离开,她的嘴角浮现一丝微笑,是发自心底的欣慰,感恩生活中仍有善良,仍有不需要她拿身体交换的好。
社会底层人物成为众人皆尊敬之人,药神所折射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庶民的胜利,他的身上所承载的是庶民的指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