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人物志宋志平的经营管理之道

企业家是企业里创新并创造价值的领导者。

——宋志平

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从事近十年建材生意的缘故,对这位建材领域的江湖大哥是由心的“崇拜”。倒不是因为他管辖的公司做的多大,或他的头衔有多牛逼,而是他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客观冷静的面对问题,在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四十年如一日,从不停止,不给自己休假,过的可谓是“非人的生活”。

他就是人称“中国版稻盛和夫”的宋志平。

63岁的宋志平,工作了40年,从没休过一次年假,也没盼过休假,他说,企业家要认认真真地把企业作为终身的事业,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做企业要重视管理。优秀的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一套“心法”。

02年,他刚到集团做一把手,前任总经理打电话给他,有点儿悲壮地说:“志平,我从弹坑里爬了出来,却换你进去了。”

历史遗留问题要积极处理,但宋志平认为更重要的是发展。

当时,宋志平把建材局好多领导和专家请到宾馆,开战略研讨会,让他们为企业出主意,到底怎么做、做什么。那场研讨会最后闹得很激烈,甚至说天翻地覆,最终是讨论出了一个能拿出手的战略规划,从此,宋志平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建材集团活过来了。

宋志平在企业做过4年的技术员、10年的销售工作、10年的工厂厂长、17年的央企领导,担任过兼职教授,也请教过不少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但他仍然常常感慨,要想把企业管理、经营的事情真正说清楚弄明白,不太容易。

管理是眼睛向内看,经营是眼睛向外看。是这些年宋志平总结的工法心法。

人们常把做企业的管理细节和战略说到一起。这是两码事。

战略是头脑,是旗帜。管理是腿脚,是手段。

当时宋志平所在的公司放弃了原来的地毯、壁纸业务,改名叫做中国建材,进入了水泥产业。

结合自身优势和使命来看,作为一家央企,要做行业领军者,一定要扎根大行业,做足大产业。水泥就是我们的机会。

多年后,有次在香港路演,有人问宋志平,掌管大企业,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宋志平答:“看到机遇然后抓住它,然后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并且义无反顾地执行下去。”

作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带领大家眺望远方,比别人多想一步。做企业必须了解环境,抓住机遇。一旦确定了合适的目标,缺什么找什么,一心一意把这件事做成。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越做越大,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方向坚定具体一步步怎么走,而绝大部分企业在方向和困境面前扶摇摆尾,轻易就放弃了,最后只能落得一无是处。

如今,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赚了不少钱,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

但宋志平始终认为,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顶峰,往往越艰难。很多人常常在这个时候,退了下来,结果失去了登顶的机会

只有执着前行,战略才能实现。

中国巨石只做玻纤,北新建材只做石膏板,它们都是中国建材旗下的公司,都做到了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不一定是规模很大的公司,不管是做小产业,还是大产业,是要做隐形冠军,还是行业巨无霸,各有机会。

企业一把手,首先是一个经营者。对中大型企业来说,现在的一线,不再需要一把手去带头干,而是需要一把手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