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新语中,魏文帝曹丕的黑料故事都

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说,天下帝王背锅十口,曹子桓独占其八。

简单的说,曹丕这个人在史书上不讨喜,然后在南朝宋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中,出现了好多个曹丕的黑料段子,例如害死弟弟曹彰,逼弟弟曹植玩七步诗。诸如此类。

《世说新语》流传很广,其他人都是文人雅士,野史趣闻,偏偏关于曹丕的全是黑段子。于是,曹丕就成了背黑锅的“背锅侠”了。

笔者尝试分析两条。

曹彰之死

曹彰是曹丕的弟弟,以武勇著称,他在曹丕称帝后,一次返回京师时,突然死了。

于是《世说新语》上说是曹丕用下毒的枣子毒死他的。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蔕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缾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翻译下:

曹丕忌惮弟弟曹彰骁勇,有一次在母亲卞太后住处一起下围棋,一起吃枣子,曹丕给若干枣子下毒并做标记,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没注意,随便抓着吃,于是中毒了。

卞太后见状,要人去取水来给曹彰催吐,曹丕则赶紧让左右人等把瓶罐全部摔碎。卞太后无法取水,曹彰很快就毒发身亡了。

后来曹丕还准备继续害曹植,卞太后阻止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曹彰,不能再杀曹植了!”

其实,按照《三国志》记载,曹彰就是暴病身亡。再按《魏氏春秋》的记载,是因为曹彰在曹操死时,起了异心,跑去问贾逵“魏王印绶在哪里?”,这事终究不地道,所以曹丕不待见曹彰。

等到曹彰来京师拜见曹丕时,曹丕不热情,怠慢了曹彰,曹彰一时生气,发病死了(可能是心脏病)。

《魏氏春秋》是东晋孙盛所著,比《世说新语》创作时间要早,也没有必要为曹魏帝国避讳,所以他写的内容是有可信度的,如果曹彰真的是吃毒枣而死,孙盛完全可以写出来,没有必要为曹丕掩盖这件丑闻。

《世说新语》封面

曹植的七步诗

曹植著名的“七步诗”也是出自《世说新语》,原文如下: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这个段子还被罗贯中编入《三国演义》中,于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真的。

在这个段子里,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不然就处死,这种手段太低下了。

曹丕称帝后,对曹植不怎么待见是真的,但是这种绕开法律,用私刑处死的方式,绝不是一个皇帝能做得出来的事。

曹丕不喜欢曹洪,因为年轻的时候找曹洪借钱,曹洪不肯给,于是曹丕确实想弄死曹洪,也是给他定罪,罪名是“舍客犯法“,曹洪被牵连入狱,按法律判死刑。这事后来是卞太后发话了,通过郭皇后求情才赦免曹洪的。曹丕不喜欢鲍勋多次劝阻自己,就利用鲍勋的一次工作失误,借题发挥,让廷尉(朝廷司法部门)处理,曹丕特意让廷尉高柔判鲍勋死刑,高柔不肯,曹丕就把高柔撤职,换成自己的人去执掌廷尉工作,把鲍勋给弄死了。曹丕不喜欢杨儁,因为杨儁曾经多次夸曹植,所以曹丕称帝后,到宛城去时,借口“巿不丰乐”,按《魏略》记载是宛县令把市集关闭了,曹丕就反问:“把我当成强盗了?”于是把宛县令和南阳太守杨儁给一起抓了,曹丕同样的也是把杨儁治死了。

我举这三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曹丕要弄死讨厌的人,也是需要给人家定个罪名的,找个法律借口杀害的。这是面子问题。

像“七步诗”这种,跟开玩笑式的杀人,不是一个皇帝所为。

何况,如果曹彰之死是真的,卞太后已经给了曹丕警告了,那又怎么会让曹丕玩出这种“七步诗”的荒唐事来呢?

综上

《世说新语》中,曹丕的黑段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解读了。

这些段子,后人看看,长点见识,作为谈资就行;若当成史实来解读,则是非常不妥当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过一个故事,说曹丕死后不能投胎做人,成了一只玩把戏的猴子(还保留着前世的记忆,真残酷),想想看,曹丕天天被养猴人鞭打。。。

如此看来,民间黑曹子桓成风啊!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