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最早《诗经》中就有“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的记载。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人类用冰为自己服务的历史看来十分久远。《周礼》里还有有关“冰鉴”的记载。据考证,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了。《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在明朝黄省曾在《鱼经》里写到,当时渔民常将白鳞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谓之“冰鲜”。这样看来,“以冰养之”的储藏方法,我国古人最迟在明代就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了。
这就是古代的富人和贵族,在自己家里挖地窖,地窖壁上砌双层石板或砖,隔绝对外热交换。在冬天放入冰雪。因为热交换比较少,夏天地底温度也只有十多度,这样冰融化较慢,可以保持在零度左右。如果加盐,温度可再降到-2到-4度左右。用这些方法,在夏天,有钱人家有冰库,可以起到一定的冷藏左右。中国古代就有冷饮,就是这样制成的。
而穷人家,只有把食物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起到一定的冷藏作用,但作用不大,一般都是现吃现做。如果是在冬天,就把食物放在外面,把食物冻住,就算是冷藏食物了。有雪的话,就埋在雪里;没有雪的话,还有种办法,就是将水结冰,然后敲碎,将食物扣在冰里,然后用铁盆扣上,现在北方农村仍然有这样的方式方法冷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