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庆华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巩无多”,这是近二百年前龚自珍的感慨。也有人大叹“叹屠龙人杳,屠虎人无,屠狗人遥”的百年孤寂,我个人认为这些认知还是有些狭隘了。为什么呢?且听我浅浅道来。
我认为“武侠”二字,应该有个正确的定义诠释。“武”——尚武的精神,一种勤勉自劢,奋发向上的精气精。“侠”——伟大的同情,一种自己过得并不一定好,但看见柔弱,幼小,老弱病残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情怜悯之情,抱打不平之义。
我们书写汉中武林志,志在挖掘,整理几百年来发生在汉中大地上的确有其人,果有其门,真有其事,一定要书写的情真意实,质朴无华,人物,门派,掌故之交代,仿佛四邻周遭发生之事。我们的书写要别俱一格有别开生面之感。为保留汉中武术文化菁英而勇于担当,认真负责。
在传统的文学境界里,武侠小说,传奇,传记,掌故,传说皆为广大读者群众所喜爱阅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人们喜爱它,当然有一定的客现因素。这里且不去谈它,但是“好的就是文学,坏的便是糟糠”,这是一条文学铁律。
作为普罗大众,数代人在百年变迁的历史如同汉江河水中的浪花,如同江水百年的荣枯。而我们要写的汉中武林志理应是一部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人物志书。在不同人物故事中要有寻找、传道、救赎的要素,更要有礼赞、完成,有对个体的认定,有了对人物的纪传。是的,人类文明的演进,并非只有生活在或见识过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的人有着解放或得救的可能,那些生活在汉中山水中的普通人也能够实现一种精彩的人生,能够自渡渡人,值得后人记忆传颂之人。
唐.李白《侠客行》一诗中所描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霖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历朝历代,我们多少成年人明知不可能,却宁愿信其有,从这些成人的“童话”中得到“童心”的满足。这些“史记”中的人物,多是“士为知己者死”与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相结合,便产生了侠义。义者宜也,宜就是应该,不应该便是不宜,不宜便是不义。
我们汉中武林志一书,力争在书写方面以“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中华优秀武术文化”为宗旨,力争作到,“言之有时,言之有地,言之有人,言之有事,言之何故,言之如何”。具有纪实性,趣味性,故事性。让我们携手共进,找对方向,找准感觉,全神贯注,去开采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才会抒写出俱有汉中特色的一本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武林志。
.5.1
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主席,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秘书长。有多首作品在《星星》《诗刊》《延河》《中国诗人》《陕西日报》《四川诗歌》《山东诗人》《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