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马云,永不上市开店350多家,一年

他从一个“黄土坡小吃店”店主,做到如今年收60亿的餐饮大亨;他做菜31年,开店多家,拥有2万多名员工,身价55亿;他曾拒绝马云,规模比肩海底捞,却声称永远不上市!他从内蒙古一个不足20平米的街边小吃店,做到了中国最大的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如果评选餐饮行业最有故事的人,那么他一定是拿奖拿到手软的那一个。“在折腾中前行”——用来形容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再合适不过了。壹年,贾国龙出生于内蒙古临河。印象中,在蓝天草原下骑马喝羊奶长大的蒙古大汉,都是非常勇猛壮硕的,但贾国龙却相反从小体弱多病。小时候,一次妈妈带他去呼和浩特看病的机会,让他见识到了草原外的世界。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场景,让回家后的贾国龙久久不能忘怀,内心从此就埋下了一颗“走出去”的种子。跟许多苦寒人家一样,用功读书是贾国龙走出大草原的唯一途径;于是,他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坐在草原上大声晨读,这一读就是6年。年9月,贾国龙如愿走出草原,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大连水产学院。读大学时,贾国龙就展现出其过人的商业头脑。他从大连倒卖“大重九”回巴彦淖尔盟临河市老家,赚了几百块。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大二那年贾国龙因严重的神经衰弱不得不辍学调养身体;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休学后的贾国龙彻底做起了“倒买倒卖”,仅仅21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要知道,彼时已经毕业的学长,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几百块。尝到甜头的贾国龙索性放弃学业开始做小生意,在他的家乡——内蒙古临河小县城中,他曾做过咖啡厅、酒吧、西餐厅。基本上就是什么时尚就做什么。因为总能引领潮流,贾国龙很快就在当地家喻户晓。但理想总是拗不过现实。他卖洋酒时,客人却要喝二锅头;卖西餐,客人却要点中餐。你难以想象的是一个酒吧卖得最火的产品竟然是砂锅面片。贾国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最后直接开了家中餐馆。年10月,他在临河开了一家“黄土坡风味小吃店”,面积不足20平米,12个座位,一个厨师和一个服务员。虽然店不大,但由于为人厚道,加上味道正宗,贾国龙的生意火了起来。看到有了知名度,他就把自己的姓——“贾”字拆开来作为店名“西贝”,“西贝”就此诞生了,而贾国龙也在这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贰不得不说,贾国龙是个很爱折腾的人,内蒙只能成为他梦想起点的地方,他始终向往着在大都市里叱咤商场。年,一个朋友转手给他一间在深圳很豪华但不景气的海鲜酒楼。贾国龙激动道:“我从没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么好的酒楼”。结果做了9个月的海鲜,亏了万。痛定思痛,贾国龙发誓:“这是他人生亏的第一个万,也是最后一个”。但刚立完誓,他再一次栽了跟头。年,他承包了北京金翠宫海鲜大酒楼,还是做海鲜。结果4个月下来,又亏了多万。交了万的学费,贾国龙终于醒悟到“做自己擅长的事”。于是他改变思路,不再盯着“时尚”两个字做文章,而是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他决定:关掉海鲜酒楼,改为莜面村,专卖蒙古菜。当时北京卖莜面的地方特别少,连一间像样的店面都没有,很多人甚至连这个字都不认识,他不得不在上面标注了拼音(yóu)。人遇到陌生的东西,都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刚开始,大家不认识那个字,又感觉莜面村有点像面馆,对贾国龙的菜品并不买账。其实,莜面是西北山区老百姓喜欢的杂粮之一,主要通过手工制作完成,既健康又好吃,只要有了好口碑自然就会有回头客。为了让大家接受莜面,贾国龙决定用最具内蒙古特色的烤全羊来打开突破口,又请来了内蒙古知名歌唱家和歌舞表演团队大肆宣传。一下子门庭若市,人流立马呼呼地往店里涌,客源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发现临河和北京的莜面蒸出来有很大差别,北京的莜面蒸完后,完全黏在一起。经过多次试验,他才发现原来是北京的海拔低、气压高,所以蒸的时间要短一些。靠着羊肉和莜面,贾国龙在京城打开了突破口,他又根据北京的行情,大胆提价。在内蒙古白送的酸黄瓜,他敢卖6元;在内蒙古卖2块的一笼莜面,他卖18元。很快,莜面村的日均流水如登台阶一样从2万元涨至4.5万元,再到6万……刹都刹不住,很快他就成为首都餐饮行业的“一匹黑马”。年年终,西贝莜面村年营收甚至达到了惊人的近60亿元。叁创业几十年,贾国龙也常常犯错,最典型的就是西贝的四次改名,为餐饮界所津津乐道。看西贝的成长史,仿佛看到着了火的大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火焰,是因为它的业绩增长强劲。年收入35亿,年收入43亿,年收入56亿。一半是海水,指它频繁调整战略、频繁定位、频繁推品牌,花了几千万的巨额学费。年,西贝莜面村品牌诞生;年2月,特劳特为西贝定位为“西北民间菜”;年11月,里斯为西贝定位为“西北菜”;年,里斯为西贝定位为“烹羊专家”;年,贾国龙自己改回“西贝莜面村”。做了四次定位,贾国龙前前后后花了几千万。很多贾国龙的圈内朋友都说:“老贾就是折腾,花了这么多钱,不还是回来了”。但贾国龙却认为:“为了搞清楚我是谁,这钱花得就值”。有的人太渴望胜利,以至于害怕失败。真正厉害的人,不害怕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更不害怕失误,失误只会让他们更强大。年以来,贾国龙一心扎在了快餐上这个坑上。“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贝推成国际大牌,我决心用下半辈子去赌这件事。”花了多天,多万投入,贾国龙亲自手写了无数版菜单,从大碗莜面、燕麦面、油泼面到羊肉面,店名一改再改,门店一修再修,模式一变再变。不曾料到,全部折戟,可以说是跌了个大跤。摸爬滚打了四年,贾国龙亲自按下暂停键,公开向团队认错,说走错了方向,决定不再杀进传统快餐。尽管最后,西贝没做成快餐,却孕育出了一支精兵部队,带着西贝杀入外卖大市场。无论对内对外,贾国龙毫不避讳地讲自己做错的事,经常是脱口而出。对于对错,一根筋的他显得更加务实:“我们的能力就是知错、认错、改错,千万别脑子转过来了,面子转不过来。最终决定一个老板面子的是成果,企业办好了老板就有面子,企业办不好,老板有什么面子!”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说西贝永远不上市”?贾国龙说,永远不上市并无对错,只是组织的一种选择。因为不上市,西贝就可以玩儿一个“高投入、高费用推动的高收入,产生合理利润”的大游戏。“干餐饮够苦啦,要有好待遇,”贾国龙常说,“如果变成一台纯粹的挣钱机器,会很无趣!不可持续!”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不上市,西贝还有三不原则:不赊账、不打折、不陪酒。当你把“不”的事情都放弃了,你做的事情就简单了。据说当年马云向西贝递来橄榄枝,希望西贝投资口碑网,但是贾国龙拒绝了!就是因为这三不原则:西贝不是不投资口碑网,而是什么都不投资,只做自己的事业。如今,贾国龙用了31年,把一个不足20平米“黄土坡小吃店”,做到中国最大的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在海底捞上市一家独大后,众多投资人纷纷约贾国龙见面,鼓动和海底捞规模和实力相仿的西贝登陆资本市场,结果他却声称西贝永远不上市!当初马云向西贝递来橄榄枝,希望西贝投资口碑网,却被贾国龙拒绝了!不是因为不看好,而是西贝什么都不投资,只做自己的事业。专注带来丰硕的成果:如今西贝拥有店面多家,员工近3万名,一年入账60亿;而背后的贾国龙也跟着水涨船高,19年10月以55亿元位列《年胡润百富榜》第位。回头看西贝这31年,就是一场奋斗者的游戏,就是折腾出来的。在折腾中质疑,在质疑中折腾,一路创新,一路超越。参考资料:商界人物志《贾国龙:西贝莜面村创始人》、餐饮人必读《贾国龙:西贝是折腾出来的!》、正和岛《一年入账60亿,比肩海底捞,西贝为何永不上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