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赵宗符山河故人的乡愁读赵宗彪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154117.html
山河故人的乡愁

赵宗符/文

今年四月,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活动,认识了一位多才多艺的本家赵宗彪。宗彪兄原是浙江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副总编辑,天台人,既是报人、作家,又是木刻艺术家、“非遗”传承人。

因为名字的关系,我们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他开玩笑说:“本家兄弟,虎符一枚。”宗彪兄自称爱山水、好读书、会篆刻、喜速写、擅刻木,在活动期间,这些特点也得到了体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夹着一个大大的速写本,别人到了一处地方,就对着那山水人物用手机大拍一通,而他却站在一隅,在速写本上极快地行笔,不一会儿,一处景色或人物的速写便呈现出来了。因为抓住了重点、突出了特点,这样的速写反而比手机里的照片更加真实、更有意味。

活动结束回到济南,没几天就收到宗彪兄寄来的新书《山河故人》。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集,充分体现了宗彪兄的专长,每篇文章都短小隽永,所配速写简洁明快。读罢、看完,一股浓浓的乡愁味道久久不去,如饮老酒,回味悠长。

《山河故人》以宗彪兄的老家赵宅村为原点展开。赵宅村是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山村,在天台山的西面,唐代著名诗僧寒山隐居的寒山洞就在村子附近。根据当地赵氏家谱记载,这个山村大有来历,南宋初年,生活于河南开封的赵氏兄弟二人到此定居,开枝散叶,生息繁衍,传至宗彪兄已是二十七代。他是改革开放后,赵宅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书中分为地理志、人物志、风土志、田野志、少年志五部分,记录的是山川河流、凡人趣事、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少小故事等等。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写的都是一个山村的琐碎日常,以及一些平凡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全书共篇文章,组成了一个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系统。读到的是一个山村的各色物事人等的众多瞬间,有幽默,有感慨,笑中带泪,泪中含笑,貌似幽微,却又不能不说映射出一个宏阔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用赵宗彪的话说:“我试图以‘作家地理’的手法,重现昔日浙东山村的自然生活图卷和江南乡间的传统生活方式。”正是因为书中的文字定格了过去,才可以让我们蓦然回首时发现,传统的农村已在不知不觉间向前走了很远,而且再也不可能复原过去。这里面的人情冷暖、失落进步,都足以让人“感慨系之矣”。

《山河故人》插画

《山河故人》中文字的平和悠闲,我读了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全书读完,掩卷神游,一个名字蹦了出来:汪曾祺。是的,这文字与散文家汪曾祺先生写乡村故物的作品还真有些神似呢。说着家常话,娓娓道来,就仿佛坐在村口大树下,摇着扇子说着从前,没有半点道学气,绝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体现汉语写作优点的文字也是十分难得的。许多粗鄙的文章,污染了汉语写作。把汪曾祺笔下的乡村和人物拿出来和《山河故人》相比,再甚至更往前,把汪曾祺老师沈从文先生所写的乡村和人物拿出来相比,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段看清楚乡土社会的变迁。这里面有失去的无奈,也有向前的文明,而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就由此而生。今天,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每一个村庄都在加速变迁。从历史看未来,这样的变迁值得期待,也值得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乡愁,每代人乡愁的内容也许不一样,但乡愁作为一种人类的内在情感是永恒存在的。我们怀揣乡愁,回望家乡,或许故人不再,但山河常新,那山河就是我们看得见的乡愁。在文字中,它将传之久远。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