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篇第39则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小释:王子敬病重,请道家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子敬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子敬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杂评: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他出身琅琊王氏,父亲是书圣王羲之,书画俱佳。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品学兼优、有才华、有气场的名门之子。王献之的爱情故事,如此曲折,堪称唏嘘。1、名门联姻最开始时,东晋初期,郗氏由于郗鉴苦心经营,成为东晋门阀政治中举足轻重新兴的名门望族,王谢庾桓亦不敢小觑。于是出身传统名门琅琊王氏的王献之娶了郗道茂——郗鉴第二个儿子郗昙的女儿。2、新婚考验两人成婚只有半年之多,王羲之和郗昙相继离世,面对至亲故去的接二连三打击,二人的感情生活就遇到了极大的考验。3、患难见情甫遇如此连续打击,郗道茂和王献之这对少年夫妻,两人相互扶持,共济患难,情真意重,志趣相投。二人生有一女,名玉润。可惜的是,不久夭折,后二人再无所出。4、横生枝节随着北府兵兵权逐渐被桓温所控,郗家后趋没落。而王献之的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于是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5、灸足抗诏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这也引发他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6、劳燕飞分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亲郗昙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7、唯忆离婚因长期服散致疾,又曾灸足避娶公主而落下后遗症,王献之在他病重时说“我人生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离开了郗道茂。”太元十一年(年),时年仅四十三岁的王献之病逝.附注:1、王献之(年-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1]。隆安元年(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2]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2、郗道茂,出生于公元年,东晋著名大臣郗鉴第二个儿子郗昙的女儿,王献之原配妻子兼表姐。因新安公主执意嫁与王献之,被迫离婚,后郁郁而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