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物志品刘劭的人才学理论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508/4620782.html

《人物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能和品德的理论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人才学的重要参考书。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邵“谋览学籍,文质周洽”。宋代阮逸评论说“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檠栝qíngkuò约束矫正)。明代郑旻评论说”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莫或能逾之矣“

《人物志》主要是探讨人物的。“物”是品鉴品类之意,该书将人分成许多品类,即称为“人物”。刘邵写《人物志》并非只站在个人立场上剖析各类人物,而是从宏观的政治立场。

《人物志》作者是三国魏刘邵,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魏文帝初年为尚书郎,散骑常侍,后出任太守,关内侯等职。

刘邵的人才学理论主要分为三部分:人才的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人才的发展论。

人物志

1、人才的本体论

他认为人才的生理素质是其心理素质的基础,而心理素质又是其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刘邵把人才的个性划分成十三种,并提出了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个性之人又提出了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是故刚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不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刘邵认为人的八种本能(聪、思、明、辞、捷、守、攻、夺)经过自然发展,再与事理规律结合,或单独或几种相结合就形成人的才能。刘邵一共划分出十二种人才,指出他们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对他们的不同使用方法。“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帮有君众材也。

2、人才的认知论

刘邵认为八种人才在识别人才时的各自标准与不同的失误,认为只有具备各种流派才能的人,才能认识不同流派的长处。这就是说,对人才的选拔或推荐资格的人,他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流派知识与才能的多寡,是认识人才种类多少的决定因素。

英才与雄才所具备的聪、明、智与胆、力、勇六种素质,并按照不同的素质组合,指出他们适宜担任的不同职务。

在十二种人才学识中,刘邵特别看重兼具德、法、术三种学识的人才。如何识别人才呢?如在《九征第一》中以“九征法“观察人的精、神、筋、骨、气、色、仪、容、言,从而区分人才的善良或邪恶、明慧或愚蠢、勇猛或胆怯等,在《效难第十一》中,他提出”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的五视观人法,从五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人才的所作所为。

人物志

3、人才的发展论

关于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人才早亡的自我因素、人才清高不群的自身因素、生不逄时的时世因素和举荐者的自身因素,或举荐者对人才能以识别,或举荐者虽然了解但却难以推荐。

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主动地谦让、积极地丰富自已和战胜敌手而不见争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刘邵的人才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他著作的精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