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可能知道,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一生并不顺遂,他曾经历过多次仕途失意,到处漂泊,贫困潦倒。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就是董大。
董大是谁呢?他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他擅长弹奏七弦琴,这是一种古老而高雅的乐器,但在盛唐时期却不受重视,因为当时流行胡乐,那是一种来自西域的异域风情的音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里说的房次律就是房琯,他是吏部尚书,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曾经收董庭兰为门客,并赏赐他黄金甲。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年(天宝六年)春天,房琯因为得罪了杨国忠这个权臣,被贬出朝。董庭兰也跟着离开了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本诗是其第一首。
这首诗是一首豪爽有力的送别诗。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景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里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凄凉画面。黄云遮天蔽日,太阳黯淡无光;北风呼啸而来,吹走了归雁;大雪纷飞而下,覆盖了大地。这样的景色无疑增加了分别的寒意和忧伤。后两句直抒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用了反问句和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赞美。诗人说你不要担心前路没有知己,因为你有才华有品德,普天之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这样的话语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心和力量,也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高适的胸襟和气骨,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并不消沉,而是想到要奋发进取,迎接未来。他虽然与友人分别,但并不忧伤,而是用开朗的语调慰藉友人,展现出豪迈的风度。这首诗是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词的内容和主题这首诗的表面意义是诗人在冬日黄昏与友人董大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但是,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是诗人对自己和时代的反思和抒发。诗人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经历过多次仕途失意,到处漂泊,贫困潦倒。他对盛唐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感到不满和失望,他渴望有所作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他与友人董大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志向,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不得志的人物,他们都喜欢古乐而不随俗流的人物。他们在睢阳相会,相谈甚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反问句和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其实也是在激励自己,寄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高适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他是一个有着广阔胸襟和豪迈气度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奋发进取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的人。
诗词的形式和技巧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遵循了平仄格律和押韵规则。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景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里用了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凄凉画面。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都是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和色彩的场景。这里用了两个对仗,“千里黄云”对“北风吹雁”,“白日曛”对“雪纷纷”。这样既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感,又突出了景物的对比效果。
后两句直抒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用了反问句和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天下谁人不识君”,把友人比作一个名声显赫、声誉卓著的人物。这样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心和力量,也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这里也用了一个对仗,“前路无知己”对“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既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感,又突出了情感的转折效果。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简洁明快,气势雄健,没有多余的修饰和感伤,而是用一种开朗的语调慰藉友人,展现出豪迈的风度。这是诗人高适的创新之处,他打破了传统的送别诗的惯例,创造了一种新的边塞诗的风格。
诗词的审美效果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是真挚而深刻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时代的反思和抒发。这首诗的意境营造是优美而富有变化的,它不仅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凄凉画面,也展现了一种奋发进取的豪迈气概。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是强烈而持久的,它不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启发和感染。
诗词的社会影响这首诗是一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边塞诗,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边塞诗的风格和气质。它反映了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诗人高适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度。这首诗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发、影响和借鉴,它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不失信心和力量,在理想中不忘奋斗和进步,在友情中不缺真挚和温暖。
这就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第25句唐代诗词,关于高适《别董大二首》的故事,你觉得怎么样?你有没有被这首诗的气势和情感所感动?
下次继续为你解读剩余2首古诗词背后的有趣故事,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