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参商、喵大大
敦煌,吾国文化之伤心地也。
敦煌壁画被盗,数万件敦煌文书流失海外。想骂娘,可该骂谁呢?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那个道士,王圆箓。
除了他,你还能说出谁的名字?
01敦煌来了个王道长
人们之所以对王圆箓不陌生,多是因为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
这篇文章曾进入过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于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知道了敦煌,知道了莫高窟,也知道了王圆箓。
人们常常忘了王圆箓是最早发现敦煌文书的人,只记得他以极少的回报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大量文物卖给了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等欧日探险家,是“肮脏的道士”,民族的罪人。
想骂斯坦因、伯希和?他们因为敦煌文书成了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骂他们,有一批学术圈的人来给他们撑腰。不妥。
王道长不一样,他生前穷酸落魄,身后更没人会可怜他。他的人生价值或许就在碰巧找到莫高窟藏经洞,历史选择了王道长发现藏经洞,也选择了让他背锅。
柿子要找软的捏,王道士是个软柿子。
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道光三十年(),死于年,活了80多岁,挺高寿了。年轻时候到甘肃肃州当兵,转业后没出路,在大城市酒泉当了个道士,好坏有个饭碗。
年前后,王道长云游到了莫高窟。不巧,当时莫高窟前面有三座庙,西藏的喇嘛占据了最好的两座,他个外来的道士值得被赶到最破败的小庙蜗居。
明明是个道士,却要寄居在佛教寺庙,还要跟一群喇嘛和尚打擂。
王道长心里憋屈,不甘心自己被喇嘛教压制,想要做点什么,发扬下道教文化。他挽起袖子,一边四处化缘,一边搞起了旧房改造。他努力想把莫高窟的佛殿改造成道教的灵宫,把一些佛像改塑成更加有乡土气的道教灵官。
我们今天参观莫高窟时,常常可以看到洞窟角落里那没有壁画了的光秃泥巴,不禁为一幅幅完整的壁画被人为地破坏而痛心,这就是王道长的杰作了。
年6月,王道长的改建项目进展到第16窟,他雇了几个伙计去清扫甬道上的沙子,沙子清理完后,发现墙上壁画后面有洞,进去一看,整整齐齐的白布包码放成堆,里面包裹着经卷……
从此,敦煌遗书重见天日。
不过,就王道长那知识水平,感觉到这些个老物件有些年代了,但要让他说出个子丑寅卯、历史价值,没戏。
02烫手的文物
在敦煌文书未震惊世界之前,这里只是一个荒凉破败的七八线小地方,紫禁城的老爷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莫高窟的名字,更不会给王道长个编制,让他替国家看管重要的文物古迹。
王道长还是有觉悟的,或者说一种中国式的精明。
他虽然不识货,没法判断这批经卷的价值,但他聪明!他懂得找上级,投石问路,一石二鸟。
他送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经卷给了自己的老领导——驻扎酒泉的安肃道道台兼兵备使廷栋,因为他可是王道士原来在肃州当兵时的老上级。正好巴结下。
没想到这个老领导脑洞清奇,一看经卷上的毛笔字,我去,还没我写得好!什么玩意?跟一千年前的古人比字写得好,还把古人给比下去了,把几卷经文批的一文不值。
遇到这样的领导,王道长自讨没趣,认栽。
他又抽出一些经卷,分别递送到前后两任敦煌知县严泽、汪宗翰处,严泽对此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