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清)吴六鳌修
胡文铨纂
徐朋彪惠军昌路海玲校注
▼
此次校注以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三年()吴六鳌修、胡文铨纂《富平县志》为底本,又参校西安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西安博物院藏明万历《富平县志》、清乾隆四十三年()《重刻孙立山先生富平县志》、乾隆五年()《富平县志》、光绪《富平县志稿》诸本,择善而从。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本钤有藏书章,印文为红色篆书“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
西安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本亦钤有藏书章,印文为红色隶书“西安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章”,书眉有“郭子直先生赠书”字样。
01
前言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据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共有年以前编纂的省、市、府、州、县、乡镇志种。
这些浩如烟海的方志典籍,是一座信息密集的知识宝库,为我们了解祖国各地的历史地理、人物轶闻、艺文著作、风俗民情等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材料。
由于旧方志刊印数量较少,流传分布不广,而且今人读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障碍和隔阂,所以亟待对其加以校勘、注译,使其成为人人的案头读物,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富平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明清两代曾多次修志。兹列举成书者如下:万历《富平县志》,明刘兑修,孙丕扬纂,万历十二年()刻本刊印。此志为明代关中八部名志之一,10卷,分图、考、传、志4大门类。采摭丰富,文辞典雅,考证精详。全志约5万字,共4册,每半页9行,行20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千顷堂书目》著录。
全境图
据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和国家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记载,今藏西安博物院、美国国会图书馆。另外,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也有其全1卷胶片载体形态复本。清乾隆四十三年()吴六鳌重刊明刻本,题曰《重刻孙立山先生富平县志》。
此本共上、下两卷,流传甚广,《中国西北稀见方志续集》有载录。后亦有佚名据重刊本所录手抄本传世。西安博物院藏本共上、下两册,十卷,保存品相完好。与吴六鳌重刊本相较,此本仅多一《助刊姓氏录》、少一《重刻孙立山先生富平志序》而已,其余内容皆同。
治城图
乾隆五年()《富平县志》,乔履信纂修。此志共8卷,约14万字,是在韩文《富平县志稿》的基础上修补订正而成,分星野、建置、山川、河渠、赋役、乡甲、学校、典礼、职官、选举、名宦、人物、祥异、艺文,共14门类,21个子目,记事至清乾隆五年。京师图书馆藏本共5册,第1册序、图、星野、建置、山川、河渠、赋役,第2册乡甲风俗附、学校、典礼,第3册职官、选举、名宦,第4册人物、乡贤、节烈、流寓、仙释,第5册祥异、艺文。该藏本钤有藏书章,印文为红色篆书“京师图书馆藏书记”。
此志行格每半页10行,每行20字,注文则以双行小字紧附于相应的正文之下。《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载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吴六鳌修,胡文铨纂。全书共8卷,约15万字。卷首有毕沅叙、吴六鳌序,内容包括地理、建置、贡赋、水利、职官、选举、人物、艺文,下设29目,有图6幅。《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著录,流传较广。
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修,谭麐纂,光绪十七年()刻本刊印,光绪十八年()知县焦云龙补遗。光绪十二年()樊增祥任富平县令,次年即邀谭麐纂修县志,约于十五年成书,光绪辛卯仲春开雕。全志共10卷,约30万字。
卷首为谭麐叙、刘锟叙、纂修姓氏、捐梓姓氏、目录、例言、宸翰。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风土志、艺文志、金石志,卷四经政志,卷五人物志,卷六人物志下,卷七仕宦表、职官表、官师志,卷八节孝志,卷九节孝志下,卷十故事志。
此志体例精核,载述详尽,言简意赅,不失为清代方志名著。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载录。
学宫图
▼
《富平县乡土志》,清末佚名传抄本。无序跋、弁言,成书确切年代、纂修者难以定论。全志约字,极为简括,《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乡土志抄稿本选编》均有载录。
对上述这些珍贵的旧志史料,我们将逐一进行整理校注,总名为《富平旧志校注丛书》。
年我们先后出版了《明·万历十二年富平县志校注》《清·乾隆五年富平县志校注》,得到读者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