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第九十二: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晋书谢玄传》: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
《晋书谢玄传》与《世说新语·言语》二书所记相同,一字不差。
或相互征引之故,抑或引自同典。
唯《晋书谢玄传》前多“戒约”以为目的,后多“安悦”以为评价,似显此叔侄问答另有深意。
此段文意唯“何预人事”难解。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王曰:“卿莫近禁脔。”
中有“好豫人家事”之句。谓王敦、桓温“好豫人家事”,即说王敦、桓温觊觎晋室权力。
人或以为“何预人事”或与此同。
而我以为,谢安此问,类似今之父母督促孩子学习时所说的,“我们为什么要你好好学习啊”“我们为什么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之类的话语。
爱护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好,乃人之天性,自古皆然。非只人类,动物亦是。何须一问?
这个问题,作父母的似乎没有人问过,作子女的也没有人想过。
当然也可以回答,而且可以说出很多,但无论多少的回答,似乎都难尽其意。
一切自然而然啊。
故“诸人莫有言者”。
谢安之问,或另有意,或只一时戏语耳。
谢玄之答,妙就妙在,不直接回答,只说了一个类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谁不希望名贵的玉兰树生长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啊!
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此之不言,又恰胜千万言。
这是心与心的交流。
反之,若问:人何欲使芝兰玉树生于庭阶耳?”亦可答曰:“譬如子弟,而正欲使其佳也!”
故《世说新语》将其归于“言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