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外交一把手姚贾游说列国,纵横天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个人认为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末期,秦国行将一统天下,关东六国在秦的逼迫之下或奋起合纵,或苟安求和。

既有韩非子这样一心“存韩”的爱国才子,也有郑国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的修渠义士,当然,也有郭开同志这种祸国殃民的带路党,这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人物,但今天要出场的这位同志,他身上的光环并不强烈,但在我心目中,他是个专业素养极强的外交官,堪比秦相张仪。那么就有请大秦第一外交官,姚贾同志闪亮登场。

姚贾何许人也?战国时期魏国人,魏国不愧为大秦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业务能力极强。《战国策》中记载到:姚贾出身“世监门子”。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是一个看管城门的监门卒,纯正的草根出身。

史书当然不会记载一个小卒的历史,但《战国策》中有记载:贾曾为盗于魏。由此可见,他的家庭并没有给予他良好的教育,这导致青年时期的姚贾成为了妥妥的不良社会分子,去当盗贼还被官府抓到并且记录在案,可以推测他的偷盗技术并不好。没有良好的出身,没有良好的家教,还有犯罪的前科,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到别人赏识的,甚至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为了谋求生计,姚贾决定出国去闯一闯,因为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揽外客,想成为外客的条件相对宽松,因为外客不看出身,不重过往,只看你有没有本事,所以这条路特别适合一无所有的姚贾。

姚贾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鬼谷子那样高明的师父,但他天生就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尤其是善于说服别人,所以很快他就在赵国当上了联络官的位置。此时的秦国已经有了一统天下之势,频频东出欺负韩赵魏,一点点蚕食它们的土地。

韩赵魏三国不愿坐以待毙,想要联合齐燕楚三国再次合纵抗秦,但齐国因为和秦国的生意往来比较频繁,再加上齐国官员受了秦国很多贿赂,所以不愿意参加合纵。赵国于是派遣姚贾出使齐国游说齐王,姚贾到齐国后,对齐王游说六国合纵的必要性,并且以五国商贾的往来作为要挟,这使得齐王颇为动摇。

秦国这边当然也不能闲着,他们发现姚贾是个大威胁,于是派出了使者离间姚贾和赵国的关系,时任丞相郭开害怕姚贾立功之后抢夺了自己的光环,于是查清楚了姚贾曾经的盗窃行为,以此为理由下令把姚贾逐出了赵国。

听闻姚贾被逐出赵国的消息,秦王政大喜过望,这不就是我大秦需要的外交一把手么!于是赶紧派遣李斯邀请姚贾入秦。此时的姚贾正在人生低谷期,一听说最强大的秦帝国邀请自己去当外交部的一把手,欣然前往,并且立志要助秦王政一统天下。

姚贾到达秦国后,秦王政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直接就让他参与到了灭国大战的讨论之中,这让姚贾大为感动,他深深感受到了秦国朝堂清明,君臣一心,和赵国那种勾心斗角的官场很不相同,将来一统天下者必秦国也,这也更坚定了他为秦国效力的决心。

此时的赵国虽然赶走了姚贾,但姚贾出使齐国的目的已经达到,韩赵魏齐四国的合纵之势已成,如果不加以阻止,一旦再把燕楚拉进来,秦国想要发动灭国大战基本上就无望了。《战国策》中记载到:秦王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秦王的意思是,四国合纵之后我大秦难以东出,因此要找人出使四国去妨碍四国的联合。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种事情应该属于外交范畴,外交部的一把手义不容辞。秦王政这是在给姚贾立功的机会,同时也隐含了另外一个意思:你去破你自己造就的合纵。好家伙,我打我自己,这个玩法在战国期间恐怕也仅此一例。

姚贾领会了秦王的意思,很识趣地回答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一切都在秦王计划之内,姚贾身负重命出使四国。并且秦王给姚贾的出使规格很隆重: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王衣、带王剑。给他几百辆车做随从,附赠千斤黄金,穿着秦国王族的衣服,佩戴秦国王剑出使四国,就这样,刚被逐出赵国落魄姚贾摇身一变,变成了郭开同志必须要低头哈腰迎接的上宾,真不知道郭开同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姚贾出使四国之后,和齐王游说与秦通商之利,和郭开游说独霸赵国庙堂之策,恫吓韩国不得合纵,诱导魏国与强秦结盟,凭借着巧舌如簧,再加上重金贿赂,终于瓦解了四国合纵之势。要知道,四国之所以愿意合纵,是因为强秦让他们感觉到了灭国的危险,在秦国压倒性的统治力下,其余各国除了联合抵抗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方法,这个道理应该是死的,是绝不能更改的。可是竟然被姚贾打消了他们想要联合的主意,这是何等令人匪夷所思的口才和智慧呀,居然能够同时忽悠住四国之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葬送本国。我在这里夸一句口:一个好的外交官可抵百万雄师,姚贾要更胜于此。

姚贾破四国合纵之后,秦国基本上做好了灭国大战的准备,此时一心“存韩”的韩非子正在秦国,他看出了姚贾对关东六国的威胁,认为只要姚贾在,六国就无法再次合纵,于是他向秦王谏言,说姚贾是: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不堪大用。韩非子希望秦王不用姚贾甚至是诛灭姚贾。秦王虽然不傻,但韩非子口才不错,这让秦王对姚贾的信任也动摇了,于是他就问姚贾:汝曾为大盗,今入秦,为六国窃秦否?

你说,你是不是为六国来盗窃我秦国秘密的?都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秦始皇的脾气确实不太好,这句话答不好,那姚贾怕是就要入咸阳狱待罪了。但姚贾不愧为善辩之士,他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于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简单翻译一下:姜太公,管仲,百里奚和一个中山国的盗贼,都是因为出身不良而没得到本国重用,不过遇到了独具慧眼的君王赏识,从而帮助帝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大王若是明主,又岂会因为区区不良过往而舍弃贤臣,听信小人谗言,而绝灭一统天下之大志呢?

你看看人家这说话技巧,救自己的同时还不往拍马屁,不愧为我大秦第一外交官,韩非子的诽谤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加深了秦国君臣的信任,姚贾更是被拜为上卿,完成了一个底层家庭通往权力中心的逆袭,也完成了一个不良少年到国之栋梁的转换,真乃是我辈楷模呀!

不过话说回来,外交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在关键的时刻真的可以创造奇迹,使弱国变强,使强国纵横,我心目中最好的外交官当是我们的周总理,他在新中国初建的时候,在千难万险之中突破重围,出使列国挥洒我中华文化,使天下诸国亲善我中国,让我中华屹立于世界之东方,从而有了今日的荣光。

古有张仪,姚贾,今有周总理和一众优秀的外交官们,所以屏幕前的诸君们也当努力,人生短短几十年,当如古人,纵横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