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张爱萍上将是我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
他在军中向来以“好犯上”著称,但通过他儿子张胜的记录,我们却看到了另一个更丰富的张爱萍。
张爱萍为何勃然大怒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在年出版了《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此书是用来纪念他的父亲张爱萍将军的。在这本书中,张胜以儿子和军人的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父亲张爱萍严父的一面,慈父的一面,为国为民的一面,耿直犯上的一面……读来令人颇为感慨。
对于张胜来说,父亲张爱萍从来就是严厉的,他从来没有辅导过他学习,也很少去了解他的生活,更别说关心他的前途了。从上幼儿园开始,张爱萍就坚持让儿子住校,此后除了两年例外,张胜都是住校生。
张胜在八一学校读书时,同学们常互相攀比父亲的职位,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很了解谁的父亲多少级,多少级可以住多大房子,配什么样的车了。张胜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久了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一次他回家后问父亲,看他是多大的官,张爱萍“勃然大怒,恶狠狠地盘问”张胜,是谁叫他这么问的。张爱萍非常不高兴地说:“我就不赞成搞子弟学校,风气不好!”这个学期结束后,他就让儿子转入了一所普通学校。
开学前,张爱萍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和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是一样的,将来长大了,你要靠自己!”
张爱萍不许自己的孩子沾自己的光,长大后张胜为了让父亲不小看自己,从不向父亲求助,他结婚后就自立门户,带着老婆孩子挤50平的小房子,哪怕是父亲的车,他也从来不坐。
对于张胜来说,这就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大的财富。
平民将军张爱萍
张爱萍不只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儿子,实际上,他本人就是这种标准最忠实的践行者。
据张爱萍的秘书丁慎勉先生的回忆,有一次,张爱萍从外地视察返回,由于那个地方很偏很小,急切下没能买到卧铺票,大家都劝张爱萍等等,张爱萍却说站着也要回去。
当时火车上的人很多,大家都担心首长出了意外,就派了两个保卫干部围着他一路保护。张爱萍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保卫干部就动员周围的群众给他让个座,张爱萍当场就发了火:“你把别人拉起来,让我坐?子弟兵从来就应该照顾老百姓!你们几个围着我干什么,这不是我们人民自己的火车吗?有什么危险?”
旁边的几个学生听见了这段对话,很好奇地上前问这位首长是不是老红军,能不能给他们讲讲红军的故事。
张爱萍作为红三军团的老兵,听了这个要求非常高兴,滔滔不绝地就讲了起来,这节火车车厢的人围了好几层,听这位共和国上将讲了一路……
天安门上的回忆
看得出来,张爱萍并不是只有严厉的一面,在张胜的印象里,父亲只是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而其他方面他其实常常展露出自己慈爱平和的一面,比如上面讲的在火车里讲故事的事。
张胜记得,那是某年的国庆节,他们一群孩子上了天安门,平时那些只能在画报上看到人物,此刻就活生生的在眼前。谁不想和主席、总司令、总理握手呀,大家热情地拥簇了好多层,警卫人员不停地拦着他们,维护秩序。
张爱萍对儿子说,你不要在这里和他们挤,去那边的电梯口等着吧,天安门上风大,主席一会儿就走了。果然,张胜很快就在电梯口等到了,他兴奋地大喊:“毛主席,我要和你握手!”他如愿以偿了。还有朱总司令,周总理……张爱萍笑着对儿子说:“不错,很勇敢!”
张胜回忆说,主席的手很大很软,他后来才知道,手软如棉,乃尊贵之躯。总理握手很潇洒,他喜欢用力握着,还逗你似的甩你一下。朱老总非常慈祥,笑着说:不要挤,不要挤,都可以握到……
家乡、母亲、亲人
张爱萍将军年出生,19岁从军,58年后才第一次回家,那时候的张爱萍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了。
古来忠孝难两全,张爱萍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据张胜回忆,父亲在奶奶坟前祭奠的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父亲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脸上老泪纵横。
张爱萍当晚写了一首非常动人的诗:“惚兼依门依闾望,犹闻唤儿声。难全忠孝多少恨,此生堪可慰娘亲。”
据张爱萍的弟弟回忆,张母在弥留之际一直挂念着自己的儿子,连连呼唤他的名字,为了安慰她大家都骗她说张爱萍已经回来了,就在村口,还佯装去门口看了几次,如此反复几次……
张爱萍遗憾的是,那时候家里太穷了,没能留下一张母亲的照片,后来他专门找人照着姐姐的模样画了一张像,就挂在自己的床头。他心中的遗憾有多大,我们恐怕很难体会。
张爱萍当了大官,家乡的人难免回来找他帮忙,张爱萍并不全然拒绝,他还是希望后辈们能在革命队伍里成长的。他的两个侄子,一个被他送进了地质勘探队,一个参加了抗美援朝。有一个亲戚仗着自己和张爱萍的关系招摇撞骗,张爱萍得知后,愤怒地给当地政府写信:“今后凡我家里人找你们办事,一律给我回绝!”
当然,张爱萍对自己的家人也是有责任的,但他不能让公家出钱替自己负责,他三弟家里人多,张爱萍自掏腰包给他寄钱,但又不给他们太多,因为怕他们搞特殊。
亲戚中少不了有人要抱怨,说什么你倒霉的时候我们跟着你受牵连,你好了,我们却不能沾你的光。张胜听了这样的话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张爱萍从来不在意这些,他说:“他们要是真觉得自己有理,怎么不敢当着我的面说?”
张爱萍将军终其一生都鄙视享乐偷安,鄙视争权夺利,鄙视以权谋私,他怀抱着自己崇高的革命理想从最初坚持到最后,他是一位英雄,一个传奇,更是那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