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士大儒郑玄,受到老师的追杀,因为木

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士叫做郑玄,虽然在政治上表现不多,但是在文化上有很多的贡献。郑玄的一些学生也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比如崔琰、郗虑、王基等等。郑玄有一个老师叫做马融,也是当时的一个名士。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郑玄在学成之后,受到马融的追杀,靠自己的木屐逃过一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郑玄的早期经历

郑玄字康成,是青州北海国高密县人。他的八世祖郑崇,在汉哀帝时期做过尚书仆射,也算是比较重要的官职,尚书台的二把手。不过到郑玄的时候,只是乡啬夫,作为乡吏而已。郑玄对仕进并不感冒,最喜欢学习。后来郑玄到东汉最权威的学校——太学中学习,学习很多儒家经典。

郑玄经过学习之后,在经学上的造诣很高,以至于“山东无足问者”,在关东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教授郑玄的了。不过郑玄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进入关中求学,他通过卢植向当时关中有名的大儒马融学习。卢植就是马融的弟子,换句话说卢植和郑玄也是同学关系。

郑玄与马融的关系

马融虽然是名士大儒,虽然也开门讲学传道授业,但是他本身还是世家贵戚。马融的从祖父就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所以马融不仅是文化上的名士,也是政治上的豪族(尽管马融本身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所以马融身上有骄贵、奢逸的特性。他教学生也不同于其他的名士。郑玄虽然名义上是马融的学生,但是和马融的交流并不多。

马融的学生有四百多人(《后汉书·马融传》中记载为千数),核心的弟子有五十多人。郑玄显然不在核心弟子的范畴内。他拜入马融门下,三年的时间都没有见过马融,而是由马融的弟子代替马融教授郑玄。尽管受到冷落,郑玄也没有懈怠,而是一直努力地学习知识。

有一次马融和弟子测算天体,怎么也算不明白。有人推荐郑玄非常擅长测算,于是马融召见郑玄,郑玄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郑玄学业有成,向马融辞归关东。马融已经认识到这个弟子的成色,对别人说:“郑玄现在去东方,我的学问也到了东方啊。”

郑玄遭到马融刺杀

在《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郑玄离开之后,马融虽然有“礼乐东归”的感叹,但是很快也对郑玄产生忌恨,担心郑玄的名望要超过自己。而郑玄在离开之后,也感受到危险,认为马融可能对自己不利。

于是郑玄躲在桥下,把自己的木屐放在水面上,来躲避马融的追杀。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郑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混淆马融的视线。马融经过占卜之后,得出郑玄在地下水上,与木相近的象,自然而然将其联想为地下的棺木。就认为郑玄已经去世,于是放弃追杀。郑玄因此而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虽然很有意思,但大概不是真正的历史。因为这件事并非出自正史,而是《世说新语》的内容。且不说里面神奇的占卜之术,郑玄预测马融的追杀就很不合理,故事的发展十分牵强。马融在当时的名望其实也并不算太好,他虽然在文化上有突出贡献,但是也有依附权贵之讥。而《世说新语》又给他扣上嫉贤妒能以至于刺杀学生的帽子,这对马融来说实在是一盆污水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世说新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