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绝子,正在毁掉一代人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5263.html

芝士咸鱼

来源

十点人物志(ID:sdrnwu)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网络热词年年有,尤其多。

从年初的凡尔赛文学到年底的废话文学,这届互联网文学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

层出不穷的流行词、缩写和互联网黑话在这一年得到了病毒式传播,并且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场合。

许多人张口闭口都是“yyds(永远滴神)”和“绝绝子”。

他们习惯用“我mo了”概括悲伤,用“我不李姐”表示困惑,用“一整个爱住了”抒发赞美。

无论说什么,开头都要来一句“家人们,咱就是说”,结尾再接一句,“谁懂?”

然而,在全民紧跟潮流、玩梗造句的狂欢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为自己日益退化的语言能力感到警惕和担忧——

当网络流行语简化了词汇,颠覆了我们的语言习惯,大幅侵占了个人的表达空间后,许多人发现,一旦脱离流行语的固定句式,自己就成了有口难言的“哑巴”。

文字失语症

年1月,豆瓣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小组,短短一年时间,汇集了近25万组员,长期稳居豆瓣小组热门榜前三名。

豆瓣网友“努力的胡桃”是小组的创建者。

她曾在帖子里表示,“文字失语症”是她自创的概念。

最初只是“脑子一热”,想建个小组锻炼自己的书写、表达能力,没想到吸引了这么多同病相怜的“病友”。

和医学上“因脑组织病变,造成语言功能受损”的失语症不同。

“文字失语症”更像是一种时代病,用来描述一种词不达意、有口难言、无法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观点或感受的状态。

在一个题为“你是怎样变成失语者的”帖子下,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跟风使用网络用语、玩梗、碎片化阅读,然后渐渐发现,自己不太能够精准表达自己想说的了。”

在小组首页,“如何形容夕阳下的城市”、“如何描述八音盒里的声音”、“gt怎么用中文替代”、“‘我裂开了’能替换成什么词”这类的求助帖占了八成。

许多组员为自己贫瘠的中文词汇量感到烦恼。

有人崩溃地说:“想赞美学校的黄昏,但一提笔,脑海里只剩‘绝绝子’了,谁能教教我怎么写?”

不少网友提到,这种“文字失语症”会进一步影响到日常社交。

流行热词虽然能应付大部分和同龄人交流的场合,但在更严肃、正式的谈话面前,不光派不上用场,还可能会造成阻碍。

一个名为“今日步数”的组员发帖回忆,之前在线上聊天时,她经常用一些网上流行的插入语,每写一句话,后面就要接个括号,写上“不是”,表示自我否定,有开玩笑的意思。

结果,有次给部门的学弟学妹开会时,她也不自觉地在口头表达中用了很多类似的插入语,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讲得颠三倒四。

“文字失语症”的辐射范围之广,就连部分文字工作从业者,也未能幸免于难。

组员“歪”是一名新媒体编辑,某天她察觉到自己“失语”,是因为被读者批评用词越来越贫乏。

她重新读了自己的文章,才发现文中有不少诸如“绝了”、“牛啊”、“给我冲”这样的网络用语,衔接词“其实”、“然而”、“但是”的重复率也很高。

年轻人过度依赖网络用语、词汇匮乏、表达同质化的现象,并非第一次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