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如何从眼睛判断一个人老杰说道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6/5677813.html

要判断一个人的邪正,应先看他眼睛处于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莹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的时候,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就如春水荡动初波;或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轻盈明澈,就像没有人似的,无声无息,处于动态的时候,锋芒内蕴,精光闪射,宛如射出的箭直奔目标。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

眼睛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像萤火虫的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这两种神情,是奸心内萌且喜淫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具有前两种神情的人,多不成器;具有后两种神情的人,则是含而不发之人。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表面上都属于清亮的神情,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水有清浊之分,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别。古人就用“清”与“浊”来区分人的智慧贤不肖。曾国藩的《冰鉴》也特别重视“清”与“浊”。中国古代哲学观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相学的“清浊”就相当于从“人合于自然”的方式来判断人的行为举止,区分人的智愚贤不肖,测知人的命运。

由于“正”和“邪”都混迹在“清”之中,很难分辨开来。想要准确的分辨它们是很困难的,也是比较棘手的。既然“邪”“正”难辨,因而《冰鉴》说:“均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动”与“静”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事物的真相和本质特别容易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人们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危难时刻方显人心可贵”,就是这个意思。“静”虽然是稳定状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处于其先其后的两“动”之中,它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来回变化中展现的,依旧呈动态。所以,通过“动”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通过“静”也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动”是指人的眼睛在看事物的时候的状态,“静”是指没有看事物的时候,眼神属于静止。有动必有静,静后必是动,他们是相互连贯的永恒状态。

“静若含珠”,眼睛安静,没有观看事物的时候,犹如一颗灿烂明珠,熠熠生辉,却又含而不露,光华内蕴,静而炫然,这是“神”安详沉稳时的端庄状态,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动若水发”,犹如春水荡动的初波,观人看物犹如春水荡动初波,精光闪射,是“神”敏锐、犀利而纯正的状态。

“静若无人”,其状为安详自然,心无杂念,如老僧入定,不观旁物,又像幽谷清泉,涧鸣溪悦,清者自清而寂然无他。更深的境界是安静时如老僧入定,丝毫不为外物所动。

“动若赴的”,如利箭脱弦,飞驰而去,直射靶心。其势有厉裂之气,声威露于外,一发中的。但又锋芒内敛,不怒而威,隐隐暗藏 之气。

细细琢磨,“静若含珠,动若水发”的境界,似乎高于“静若无人,动若赴的”的境界,因为前者属于大智大才的圣贤境界,后者则属于智勇双全的豪杰境界,圣贤与豪杰最根本上的区别就是在这里。

感恩阅读,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89.html